关于构建科学的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探索与思考政绩考核如同“指挥棒”,决定着各级干部工作的方向,上级如何考核,下级就如何努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因此,在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如何更好发挥考核这个导向作用,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深入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从制度和机制上来解决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根据这个要求,我们针对现行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并在坚持并完善一些行之有效办法的基础上,对构建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一、建立健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要构建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关键是要破解“谁来考评”、“考评什么”、“怎么考评”以及“考评结果如何有效运用”四个问题。我们从破解这四个问题着手,按照“党管干部、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统筹考核、考用结合”六条基本原则,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调整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完善考核程序,强化结果运用,制订出台了《市委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意见》和乡镇(街道)、市直部门的两个具体实施办法,初步形成了一套导向鲜明、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政绩考核办法。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子体系:1、以统一协调为要求的考核工作领导体系。过去,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主要有市委组织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组织考察、市纪委组织的述廉考廉、政府有关部门对各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以及对机关的民主评议。这些考核分头进行,自成体系,互有矛盾,影响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整合了现行分散在各部门的考核项目,成立统一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全市考核工作实行一个龙头考核,一套标准评价,一个机构评定。2、以扩大民主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主体体系。干部工作走群第1页共9页众路线是我们国家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应有之义。过去,在考核的民主测评中,相对注重“官评官”,忽视“民评官”,考核工作滞后于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在目前干部岗位职能和工作目标尚难量化的情况下,我们力求在提高考核评价的“民主含量”上有所突破,把与考核对象联系较为密切、知情度较高的上级、同级、下级和各类基层群众代表作为评价主体,并逐步加大基层群众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努力形成对班子和干部立体式的民主评价。3、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以工作实绩为主,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现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充实调整,力求使考核指标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班子考核与干部个体考核的关联性,体现不同层次考核对象之间的差异性,体现指标考评的可操作性。4、以量化计分为手段的考核评价方法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各类定性评价,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内容和具体指标,确定相应权重,赋予相应分值。最后根据总分值,按照相应的分值区间,得出定性结论和评价档次,使政绩考核形成一个从定性转化为定量,又从定量到定性结论的过程。5、以有效运用为目标的考核结果运用体系。过去,组织部门的考察重点是对干部各方面的素质情况进行测评,考察结果作为任免奖惩干部的主要依据;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侧重对班子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考核,主要与干部的经济奖惩挂钩;机关民主测评则是反映各机关的群众满意程度,各种考核结果缺少整体联系和综合运用。因此,我们把考核结果的统筹运用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整合形成了组织部门组织考察、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估、群众满意度测评“三位一体”的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努力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能上能下、奖励惩罚、教育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二、建立健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主要举措根据上述思路,我们重点对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较大改革,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1、实行“分类考核”,力求体现考核对象的差异性。即不第2页共9页再“一件衣服大家套”,用一套相同的指标考核所有班子和干部,而是根据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