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潜能生”的教育转化 随着现代课堂教学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我们对这部份学生的称呼也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的出台“学困生”们的称呼也已转变成为“潜能生”;可见,这部分学生有着他们许多自身的闪光点,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适时地去开发他们,那么前景肯定是美好的。同时,要提高育人质量,体现全面的育人观,就必须重视“潜能生”问题,对其形成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采取相应的教育的措施,促使他们转化,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也应该有充分的信心去研究与实施。 心理学家把“潜能生“问题看作是一种生理,心理学上的现象,他们认为“潜能生”的学习不良并不是教育学的概念。其实,学生学习的不良不仅有智能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的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内在的因素是关键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事先了解一下学困生的几种心理:1、自卑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2、基础型: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3、缓慢型: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4、厌学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5、对立型:由于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6、随意型: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7、牵连型:有些人本来学得还可以,但由于班级普遍差,周围环境不好,只求随大流,结果走下坡路。8、被动性:不抓不学,抓紧就学好,抓一抓才学一学,不自觉。9、骄娇型: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可是我们要去开发“潜能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还必须找到引起“潜能生”的干扰源,而这些都可以从他们的外表行为的学习上,身心状态,品行表现等方面观察到。因此,我们在平时应特别注意观察他们,发现他们之所以这样的原因。而这些因素中大致可分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