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三章测评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第1~3 题。 1.下列关于对B 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温随着海拔的增加而上升 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取紫外线而增温 D.能反射无线电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 ) A.A 层 B.B 层 C.C 层 D.B 和C 层 3.图中A 层主要的干脆热源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反射 解析第1 题,B 层温度随着海拔的增加而上升;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靠臭氧吸取紫外线而增温;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C 层中的电离层。第2 题,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而云层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对应图中A 层。第3 题,图中A 层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是地面辐射,干脆吸取的太阳辐射很少。 答案1.D 2.A 3.C 读北半球1 月份和7 月份气温(单位:℃)随纬度和高度的变更图,完成第4~6 题。 - 2 - 4.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上升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 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 5.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 A.10°~20° B.40°~60° C.30°~40° D.70°~90° 6.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条件 C.下垫面性质 D.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 解析第4 题,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和月份,左侧纵坐标表示高度,右侧纵坐标表示气压,从图中可看出对流层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高;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D 项正确。第5 题,北半球1 月表示冬季,从图中可以看出平流层底部40°~60°处冬季气温最高,B 项正确。第6 题,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空气越淡薄,吸取地面辐射的实力越弱,气温下降得越快,D 项正确。 答案4.D 5.B 6.D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 题。 7.“高处不胜寒”说明低层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是( ) - 3 - A.a 辐射 B.b 辐射 C.c 辐射 D.d 辐射 8.“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 ) A.a 辐射 B.b 辐射 C.c 辐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