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4-2025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留意:本试卷共22 道小题,共8 页。时量150 分钟,满分150 分。考生必需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①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俗语指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方言俗语是与书面语言相对的地方口语。清人冒春荣《葚原诗说》云:“用字宜雅不宜俗,宜稳不宜险,宜秀不宜笨。”这段话反映了古人作诗的基本看法。但是古代很多大家都曾将方言俗语入诗,自有其审美价值。 ②存真,切合语境。方言俗语之“俗”不是粗俗,而是民俗。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反映民俗的诗歌会采纳方言俗语。韩愈《此日足惋惜赠张籍》诗:“百里不逢人,角角雄雉鸣。”唐人李廓《鸡鸣曲》:“星稀月没上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古人认为“角”音谷,正是仿照鸡的叫声。 ③求异,打破常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句法欲老健有英气,其间用方俗言为妙。”数物为个,是为俗语,而杜诗屡用,如:“峡口惊猿闻一个”“两个黄鹂鸣翠柳”“却绕井边添个”。不用常规语用俗语,如异军突起。 ④诗用方言俗语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提炼,熔化口语。罗大经《鹤林玉露》:“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亦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乘。”所谓熔化,就是将过于土俗的词语进行加工。钱钟书先生对“诚斋体”也有精彩的评述:“杨万里对俗语常谈还是很势利的,并不同等看待、广泛汲取,而是只肯选择牌子老、来头大的口语……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里比较‘古雅’的部分。读者只望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模糊。这就像唐僧寒山的诗,看上去很通俗,而他自己夸口说:‘我诗合高雅’,后来的学者也发觉他的词句‘涉猎广博’。” ⑤其次,布局上要巧作支配。运用方言俗语也要考虑到不同题材。常见俗语用于五七言古体则可,若能用之近体,乃见笔力。唐人于濆《送戍客南归》诗云:“北别黄榆塞,南归白云乡。孤舟下彭蠡,楚月沈沧浪。为子惜功业,满身刀箭疮。莫渡汨罗水,回君忠孝肠。”“忠 - 2 - 孝”一词是俗见之字,很少用于近体诗。可是于濆能用在这里,是因为有汨罗的环境,谁也不会怀疑屈原的忠心。 ⑥用俗语就有诙谐的味道,很简洁落入油滑。施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