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中考题(溶液)1、根据图 2 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C.将 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 t1℃时都会析出晶体D.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2、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 )A.酒精 B.水 C.汽油 D.植物油3、右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B.100g 水最多能溶解 30g 硝酸钾C.降温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4、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t1 度和 t2 度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 t1℃时,用甲,乙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分别将 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到 t1℃,一定有晶体析出D.t2℃时将 30g 甲物质放入 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0%6、实验室中配制 100mL10﹪的稀硫酸,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 B.托盘天平 C.量筒 D.玻璃棒 7、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 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 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来源:学§科§网]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 50g B.t2℃时,在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C.t2℃时,将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 属于纯净物的是( )A.糖水 B.牛奶 C.氮气 D.啤酒10、右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a 物质的溶解度B.t2℃时,100 克 b 物质的溶液中含有 80 克 b 物质C.t1℃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将 t2℃时接近饱和的 a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