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与建设银行财务工作总结汇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总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市大力推动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究一条适应时代特点、符合**实际的“三农”工作新路,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2005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将超过*000亿元,经济总量中“四分天下有其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000元,位居**省前列。 一、推动“三个集中”:探究进展农村生产力的新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进展,进展的根本在于进展农村生产力。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创新工作思路,推动“三个集中”,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布局合理化、要素配置最佳化、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生产力进展的有效途径。 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开发,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我们以农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为主线,凸显外向、高效、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的特色,规划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达2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全市已形成森林生态体系和生态景观型农业片区、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片区等“一个体系、八大片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8%。在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三个突出”,着力提升农业效益。一是突出科技兴农,根据生态、高效、集约、精确的要求,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已提高到58.5%,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8.5%。二是突出多元投入,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参加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今年推出的30个农业园第 1 页 共 12 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区项目吸引投资21亿元,其中外资13亿元。三是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高收益领域进展龙头企业,培育了朝阳集团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集中效果明显,2004年江阴华西、宜兴西太湖、阳山万亩水蜜桃、唯琼生态农庄等17个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园区新增农业收益5077万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增收650元。 推动乡镇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推动农村产业集聚,促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在推动工业集中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着力提升进展水平。一是与培植特色产业集群相结合,全市已形成江阴新材料、宜兴环保、新区电子信息、惠山汽车零部件、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