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多图)空城记:一座资源枯竭后的中国城市惨景VIP免费

(多图)空城记:一座资源枯竭后的中国城市惨景_第1页
1/20
(多图)空城记:一座资源枯竭后的中国城市惨景_第2页
2/20
(多图)空城记:一座资源枯竭后的中国城市惨景_第3页
3/20
空 城 记 : 一座资源枯竭后的中国城 市惨景 转载自老照片收藏-刘鹏新浪博客 来源网易新闻 这里是中国第一口油井的诞生地,铁人王进喜的故乡。50 多年前,油田所在地设市,中国第一座石油基地拔地而起,鼎盛时期人口达到13 万人。半个多世纪过去,石油资源枯竭,市ZF 和油田基地相继搬离,9万居民弃城外迁,城中弃楼遍地、设施老化,几成空城。“十一”期间,网易新闻走进甘肃玉门,独家探访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废的城市。 玉门老君庙是中国石油的发祥地,1939 年8 月 11 日,中国第一口油井在此出油,中国从此甩掉了“无油国”的帽子。解放前的10 年间,玉门石油产量占当时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奠定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图为位于河谷中的玉门油田老君庙油矿。 在当地,山崖底部密集分布的洞穴是石油工人最早居住的地方,许多工人的儿女都是在洞里出生。新中国成立后,玉门为陕北、大庆等新油田输送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2 0 余万名技术人才和石油工人,玉门油田因此被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建国以来,玉门已为国家上缴税收上百亿元。图为玉门油田老君庙油矿一架还在生产的抽油机。 1955 年,为保障生产,玉门油田所在地被设立为玉门市,县ZF 也搬迁至此。到 20 世纪 80 年代,石油产业鼎盛时期,这座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的总面积扩张到 1.35 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度达 13 万余人。图为2010年10 月 1 日,一处被砖石封死的邮政大楼。 经过多年开采,玉门石油产量逐年下滑,由1 9 5 9 年最高的1 4 0 .6 2 万吨降至1 9 9 8 年的3 8 万吨,而前产量也仅维持在7 0 万吨。这个国内最早开发的油田,如今成了小规模及发展困难石油企业的聚集地。图为废弃房屋中的老君庙开采纪念牌匾 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资源枯竭的玉门面临着发展瓶颈。2 1 世纪初,玉门市和玉门油田作出迁移决定,大片工厂倒闭,厂房住宅被夷为平地,因油而聚的人们开始迁走。图为一处废弃的办公楼 2 0 0 1 年,全玉门市6 6 个居委会缩减成3 3 个,2 0 0 4 年又缩减至1 2 个。2 0 0 9 年统计表明,留守老市区的人口已不超过 3 万人 2004 年,玉门油田生活基地搬迁,市区只设生产作业区,生活区则迁至百公里外的新油田。这次动迁导致7000多名工人失业、2.5 万名油田工人外迁。2006 年,玉门市市ZF 搬迁至市区向西 70 多公里的玉门镇新区。自此,数千名职工开始了每周百公里的往返于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多图)空城记:一座资源枯竭后的中国城市惨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