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6 页 创新 思 维 的 基 本 过 程 一、准备阶段 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关键,提出问题后必须着手解决问题做充分的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必要的事实和资料的收集,必须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备,技术和设备的筹集以及其他条件的提供等。同时,必须对前人在同一问题上所积累的经验有所了解、对前人在该问题尚未解决作深入的分析。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前人的劳动,又可以是自己站在新的起点从事创造工作,还可以帮助自己从旧问题中发现新问题,从前人的经验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准备阶段常常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 二、酝酿阶段 酝酿阶段要对前一阶段所获得的各种资料和事实进行消化吸收,从而明确问题的关键所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和方案。此时,有些问题虽然经过反复思考、酝酿,仍未获得完美的解决,思维常常出现中断、想不下去的现象。这些问题仍会不时地出现在人们的头脑中,甚至转化为潜意识,这样就为第三阶段(顿悟阶段)打下了基础。 许多人在这一阶段常常表现为狂热和如痴如醉,令常人难以理解。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牛顿把手表当鸡蛋煮、安倍不认识家门、陈景润在马路上与电线杆相撞。 第 2 页 共 6 页 这个阶段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漫长的,有时甚至延续好多年。创新者的观念仿佛是在冬眠等待着复苏、醒悟。 三、顿悟阶段 顿悟阶段也叫做豁朗阶段,经过酝酿阶段对问题的长期思考 ,创新观念可能突然出现,思考者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真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心理现象就是灵感或灵感思维。 灵感的来临,往往是突然的、不期而至的。如德国数学家高斯,为证明某个定理,被折磨了两年仍一无所得,可是有一天,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像闪电一样,谜一下解开了。 四、验证阶段 思路豁然贯通以后,所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构想和方案还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反复论证和试验,验证其可行性。经验证后,有时方案得到确认,有时方案得到改进,又是反感甚至完全被否定,再回到酝酿期。总之,灵感所获得的构想必须经过检验。 创新性思维的内涵 思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这种认知过程和感觉、知觉相比,具有很强的自动性和主观性,是基于客观事物和主观经验对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一般来说,感觉和知觉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基础上,在表象(组成形象第 3 页 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