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要点梳理1.椭圆的概念在平面内与两定点 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__椭圆_____.这两定点叫做椭圆的__焦点__,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__焦距______.集合 P={M||MF1|+|MF2|=2a},|F1F2|=2c,其中 a>0,c>0,且 a,c 为常数:(1)若___ a>c _____,则集合 P 为椭圆;(2)若___ a=c _____,则集合 P 为线段;(3)若___ ab>0)+=1 (a>b>0)图形性质范围-a≤x≤a-b≤y≤b-b≤x≤b-a≤y≤a对称性对称轴:坐标轴 对称中心:原点顶点A1(-a,0),A2(a,0)B1(0,-b),B2(0,b)A1(0,-a),A2(0,a)B1(-b,0),B2(b,0)轴长轴 A1A2的长为 2a;短轴 B1B2的长为 2b焦距|F1F2|=2c离心率e=∈(0,1)a,b,c的关系c2=a2-b2椭圆的几何性质分为两类:一是与坐标轴无关的椭圆本身固有的性质,椭圆方程中的a、b、c、e 与坐标系无关,第二类性质是随坐标系变化而相应改变,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等与坐标系有关.确定椭圆方程需要三个条件,两个定形条件:a、b;一个定位条件:焦点坐标.(1) 椭圆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三角形 OF1B2(如右图),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a、b、c.易见 c2=a2-b2,且若记∠OF1B2=θ,则 cos θ==e.(2)椭圆的定义中应注意常数大于|F1F2|.因为当平面内的动点与定点 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F1F2|时,其动点轨迹就是线段 F1F2;当平面内的动点与定点 F1、F2 的距离之和小于|F1F2|时,其轨迹不存在.(3) 椭圆上任意一点 M 到焦点 F 的所有距离中,长轴端点到焦点的距离分别为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且最大距离为 a+c,最小距离为 a-c.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除了直接根据定义外,常用待定系数法(先定性,后定型,再定参).当椭圆的焦点位置不明确而无法确定其标准方程时,可设方程为+= 1 (m>0,n>0 且m≠n),可以避免讨论和繁杂的计算,也可以设为 Ax2+By2=1 (A>0,B>0 且 A≠B),这种形式在解题中更简便.基础自测:1.椭圆 5x2+ky2=5 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 k 等于( )A.-1 B.1 C. D.-2.已知 F1,F2是椭圆+=1 的两焦点,过点 F2的直线交椭圆于 A,B 两点.在△AF1B 中,若有两边之和是 10,则第三边的长度为( )A.6 B.5 C.4 D.33.已知圆(x+2)2+y2=36 的圆心为 M,设 A 为圆上任一点,N(2,0),线段 AN 的垂直平分线交 MA 于点 P,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