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防腐消毒药 一、防腐消毒药的概念 (一)防腐消毒药 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分为:防腐药、消毒药。 1、防腐药: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 主要用于抑制生物体表局部皮肤、粘膜和创伤的微生物感染;也用于食品、生物制品等的防腐。 2、消毒药: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主要用于环境、厩舍、动物的排泄物、用具和器械等非生物表面的消毒。 3、防腐药、消毒药的关系: 防腐药和消毒药是根据用途和特性来区分的,两者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消毒药浓度低时也能抑菌,而高浓度的防腐药也能杀菌。所以一般不将他们分开,总称为防腐消毒药。 (二)防腐消毒药的特点 1、抗菌谱 防腐消毒药的抗菌谱与抗生素药物及其他抗菌药物不同,这类药物的抗菌范围没有明显的抗菌谱,对多数病原微生物都有抑杀作用。 2、损害、毒性 防腐消毒药在防腐消毒的浓度时,对动物机体也会不同程度的造成损害,甚至出现毒性反应。所以大多只用作外部防腐消毒。 二、防腐消毒药的作用机理 1、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大部分的防腐消毒药都是通过蛋白质凝固、变性起作用的。对蛋白的凝固作用不具选择性,可凝固一切生活物质,使之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称为“原浆毒”。 【应用】 这类药物不但能杀灭病原微生物,而且对动物组织也能破坏,只用于环境消毒。 【药物】 酚类、醇类、酸类、重金属盐类等。 2、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表面活性剂等的杀菌作用是通过减低菌体细胞膜的表面张力、增加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本来不能转到细胞膜外的酶类和营养物质露出膜外;膜外的水超出限量的进入菌体细胞内,使菌体爆裂、溶解和破坏。 【药物】新吉尔灭、洗必泰等。 3、干扰或破坏病原体的酶系统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菌体酶的活性基团遭到损坏;或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细菌体内的代谢产物类似,可竞争性地或非竞争性地与菌体内的酶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导致菌体的抑制或死亡。 【药物】氧化剂、重金属盐等。 4、综合作用 有的消毒药不只通过这一途径发挥消毒作用,而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如苯酚在高浓度时可使蛋白变性,而在低于凝固蛋白的浓度时,可通过抑制酶或损害细胞膜来杀菌的。 三、影响防腐消毒药作用的因素 1、浓度和作用时间 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消毒药物的杀菌效力一般随其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药物作用的时间延长,消毒效果也增加。浓度越高,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但对机体组织的刺激和损害也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