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主要投入品节约技术 一、概述 (一)定义 农业主要投入品节约技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降低投入、提高利用率等措施实现理想农业产出的技术总称,主要包括节水、节肥、节药等环节。 1.降低投入 在保证理想农业产出条件下,通过降低农业投入品的投入量,实现农业投入品制造能源的节约。如通过降低化肥、农药、灌溉水的投入,降低化肥与农药制造和灌溉提水过程的能耗。 2.提高利用率 通过提高化肥、农药、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实现相同农业生产目标的同时,降低投入量,进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二)分类 1。节水技术 节水技术是指在维持目标产出的前提下农业节约和高效用水技术,其根本是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本质是提高农业单位用水量的经济产出,达到节能增效目的。 节水技术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等。 进入农业生产过程的水,从水源到形成经济产出,在降水、地下水、地表水、土壤水、植物水转换中有三个环节: 第一,降水或灌溉水转化为土壤水。第二,土壤水转化为生物水。第三,通过作物生理生化过程形成经济产量。因此,农业用水是否节约和高效不仅受到水循环本身的影响,也受到整个系统中土壤条件、养分条件、农业生物条件等的综合影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节约和高效用水的基本环节有三个:一是减少降水、渠系输水、田间灌溉过程中的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量(包括渠系退水量和田间排水量),提高输水效率,降低输配水过程消耗。 二是减少田间和输水过程中的蒸发蒸腾量。三是提高灌溉水和降水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农田水分奢侈消耗而获取更高的产量和效益。 节水技术与土壤、肥料、作物品种、耕作、栽培、植保、农业设施等各项措施是密切联系和不可分割的,因而农业节水技术具有综合的特征。工程节水技术包括:降水蓄积和水库(地上、土壤和地下水库)建造技术;减少输水系统水分损失的工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艺节水技术包括:适水种植技术;抗旱育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田保墒技术;培肥地力、水肥耦合技术;化学抗旱节水技术等。管理节水技术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技术;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技术;劣质水开发利用技术;墒情监测与控制灌溉技术;产权与水价管理等。 2.节肥技术 节肥技术是指从肥料配方制定、施肥量计算、减少肥料损失、有机肥替代等各个环节和层面综合考虑减少化肥的施用量而不减产的技术。 从植物营养和养分循环看,节肥技术包括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