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题VIP免费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题_第1页
1/12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题_第2页
2/12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题_第3页
3/12
1 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案 1990 年8 月2 日,伊拉克出动十万军队,入侵并占领了科威特,随之宣布正式兼并科威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第二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60 号决议要求伊拉克撤军。此后,安理会又通过第661 号决议,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载和禁运。同年11 月29 日安理会通过了授权对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678 号决议。但伊拉克却拒绝接受,并称其为非法的。于是,1991 年由美、英、法、意等 28 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的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迫使伊拉克撤军,结束对科威特的侵略。 1.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违反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侵犯了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2.伊拉克的入侵,科威特可以进行自卫,也可以要求国际社会集体采取强制行动。 3.联合国安理会有权对会员国之间的冲突根据宪章和安理会的职权作出反应,并作出对全体会员国有拘束力的决议和采取相应的行动,特别是争端威胁到国际和平与安全,或存在破坏和平与构成侵略时,可决定采取非武力或武力的强制措施,以恢复和平,制止侵略。 二、[案情] 1864 年普鲁士政府派遣李斯福为驻华公使,4 月间,李斯福乘坐兵舰“羚羊号”抵达中国天津大沽口海域,遭遇三艘丹麦商船。当时普丹正在欧洲因领土问题交战,于是,普鲁士兵舰将三艘丹麦商船拿捕。清政府根据惠顿《万国公法》第2 卷第4 章第6 节:“中国所管海面,及澳港长矶所抱之海,此外更有沿海各处,离岸十里之遥,依常例归其辖也。盖炮弹所及之处,国权亦及焉,凡此全属其管辖,他国不与也”,认为普舰在中国洋面拿捕丹麦商船,“显系夺中国之权”。并与普鲁士公使进行了严正交涉,最终迫使普舰释放二艘丹麦商船,并对第三艘予以折款抵偿。 [问题] 1.清朝政府据以行使主权的国际法依据是什么? 2.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分析] 1.在传统海洋法上,根据“大炮射程说”,领海的宽度为 3 海里,约合10 华里,沿海国对其拥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大沽口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现今这一标准已经过时,渤海湾也早为中国内海,对此无须多说。 2.普丹大沽口船舶事件的意义在于,它使清朝政府认识到了国际法的有用之处,开始对国际法予以重视,从而促进了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 二、“交易号”纵帆船诉麦克法登案 “交易号”原是一艘美国公民拥有的纵帆船。该船于 1810 年在公海上被法国军队拿捕,以后成为法国的一艘公船,取名“巴拉乌号”。在后来的一次航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国际公法案例分析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