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一、污水分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污染雨水及城镇污水(综合污水)。(P1)二、水质指标三、滤膜: 反渗透膜 (﹤ 1nm)→纳滤膜 (﹤ 2nm)→超滤膜 (﹤ 2~50nm)→微滤膜 (200nm)四、化学指标: BOD5(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以mg/L 为单位,(20℃, 5d))、BODCr、 I Mn,TOC。五、水体的自净作用 (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的机制:①、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②、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和分解) ;③、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六、污染源类型(点源与面源)及其特征/ 区别七、氧垂曲线定义: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溶解氧逐渐被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化过程,称氧垂曲线。八、天然水体的水质参数(无COD )及其成分九、(选择题 /填空题) 水循环十、(名词解释 /填空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内容及其任务十一 、城市处理(三阶段)十二 、(了解及记忆)地表水水质分类: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分为五类(Ⅰ、Ⅱ、Ⅲ、Ⅳ、Ⅴ类),记忆相关的项目的指标。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一、格栅的作用及种类(1)、作用: 去除 可能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曝气器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 ,并保证 后续处理设施能 正常运行 。(2)、种类:A.按格栅形状:平面格栅+曲面格栅;B.按栅条净间距: ①、粗格栅( 50~100mm);②、中格栅(10~40mm);③、细格栅(1.5~10mm );C.按栅条断面形状:圆形、矩形与方形。(3)、格栅渠道的宽度的选择标准:应使水流保持适当流速→一方面泥沙不至于沉积在沟渠底部,另一方面截留的污泥不至于冲过格栅。二、格栅、筛网截留的污染物的处置方法:①、填埋;②、焚烧(820℃以上);③、堆肥;④、把栅渣粉碎后再返回废水中,作为可沉固体进入初沉池。三、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沉淀处理工艺的四种用法:(1)、沉砂池:作为预处理手段去除无机易沉物;(2)、初沉池:去除水中悬浮物,包含部分呈悬浮态有机物,减轻后续处理的有机负荷。(3)、二沉池:分离前方生物处理中产生的污泥/生物膜,使水澄清(浊度下降)。(4)、污泥浓缩池: 把初沉池与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