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原理 04735课后习题答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1.1. 名词解释(省略) 1.2. 人工管理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特点? 1) 数据不保存在计算机里 2) 没有专门的软件进行对数据库管理 3) 只有程序概念,没有文件概念 4) 数据面向程序 1.3.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特点? 1) 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存储在外部存储器的磁盘上 2)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但比较简单 3) 文件组织多样化,有了索引文件、链接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等 4) 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程序,可重复使用,即数据面向应用 5) 对数据的操作以记录为单位 1.4.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缺陷?请举例说明? 1) 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数据联系弱 2) 比如建立了职工档案、职工工资和职工保健三个文件,职工的电话在三个文件中重复出现,即数据冗余。 1.5. 数据管理的数据库阶段产生的标志是哪三件事情? 1) 1968年 IBM公司推出层次模型 IMS系统 2) 1969年美国 CODASYL组织发布了DBTG报告 3) 1970年 IBM公司的 E .F.Codd连续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 1.6. 数据库阶段的数据管理有哪些特色? 1) 采用了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2)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 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 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四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恢复、数据的并发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完全性。 5) 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对数据的操作不一定以记录为单位,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 1.7. 高级数据库阶段有哪些技术? 面向对象的概念建模、开放数据库互联技术 1.8. 逻辑记录与物理记录,逻辑文件与物理文件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数据描述有两种形式:物理数据描述和逻辑物理描述。 物理数据描述是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描述,物理数据是存储在物理设备上的数据,物理记录和物理文件都是用来描述存储数据的细节。 逻辑数据描述是用户或程序员以操作的数据形式的描述,逻辑记录和逻辑文件都是用户观点的数据描述。 1.9. 数据抽象过程有哪些步骤? 1) 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数据的概念模型。 2) 根据转换原则,把概念模式转换成逻辑模型。 3) 根据用户的业务特点,设计不同的外部模型,供程序员使用。 4) 根据逻辑模型设计内部模型,实现数据库。 1.10. 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内部模型各具有哪些特点? 概念模型: 表达了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它是系统用户对整个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