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税收效应 第一节 税收与劳动供给 劳动力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在整个经济生活过程中,它与资本一道成为决定经济产出能力的两大基本要素。因此,在经济学中很重视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其目的不仅是研究税收如何使人们的劳动供给最大化问题,还在于分析税收如何干扰人们在劳动力投入方面的选择。 一、税收与劳动力供给曲线 在讨论既定税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之前,我们先讨论税收对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影响。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定:(1)个人的劳动时间可以变化;(2)工资率是唯一的,劳动力供给有完全弹性;(3)所得税按比例税率课税,政府支出对劳动力没有影响。在这些假定之下,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有两种表现形式。在图8-1中,劳动力供给曲线 S向右上方斜倾,它表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各个不同的工资率水平相对应的最大工作量,即劳动力供给与工资率成正比,劳动时数随工资的增加而提高。如果在征税前工资水平为 W1,决定相应的劳动供给为L1。在征收比例所得税的情况下,实际工资率降为(1-t) W1,劳动时数减为 L2。在这种情况下,表明政府征税减少了劳动力供给。 图8-1 政府征税减少劳动力供给 而在图8—2中,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它表明如果工资率提高,人们会减少劳动时间。从图中来看,劳动力供给在开始阶段随着工资水平的增加而递增,但在工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对工资收入的需要不那么迫切,劳动力供给开始趋于减少。在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情况下,政府对工资收入水平征收所得税会导致工资水平从 W1下降到 W2,即(1-t) W1,这样,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从 L1增加到 L2,这表明税收促进了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L2 L1 劳动时数 小时工资率 W1 (1-t)W1 S 图8—2 政府征税促进劳动供给增加 两种劳动力供给曲线表明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两种不同效应。那么,为什么税收对劳动力供给会产生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呢?面对政府的征税,劳动者在劳动力投入决策上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二、税收对劳动与闲暇选择的影响 经济学理论认为,个人福利水平的提高不仅在于劳动所获得的收入之中,也存在于闲暇所获得的精神享受之中。所以,在经济学的分析中,通常是把闲暇当作一种商品,而且是一种优质商品。人们所拥有的时间可分为两部分用途:劳动和闲暇。劳动和闲暇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人在一天中如果用于劳动的时间长了,获得的工资收入也高,但闲暇的时间就短了。反之,当人们选择闲暇时,他(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