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龋齿及窝沟封闭----杨林流行病学好发部位儿童易患龋因素乳牙龋齿患病特点龋病的危害龋病的预防一、流行病学•1995年,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76.55%,龋均4.48;•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66.00%,龋均3.50,而未治疗率达到97.1%。•就诊情况:儿童乳牙患龋率高,就诊率极为低下,口腔宣教及口腔保健工作的不完善,低龄儿童患龋有也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乳牙在萌出不久后即可患龋,临床上可见出生6个月的婴儿刚萌出的上颌乳中切牙已患龋。•1岁起,患龋率直线上升,7~8岁达高峰,由于乳、恒牙的替换,新生恒牙的陆续萌出,乳牙的患龋率下降。二、好发部位•上颌乳切牙、下颌乳磨牙多见,其次是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尖牙、下颌乳尖牙和下颌乳切牙较少。•好发龋病的牙面:上颌:乳中切牙----近中面、远中面、唇面乳侧切牙----近中面、唇面乳尖牙----唇面、远中面第一乳磨牙----颌面、远中面第二乳磨牙----颌面、近中面下颌:乳中切牙、乳侧切牙----较少、见于近中面乳尖牙----多见于唇面、远中面、近中面第一乳磨牙----颌面、远中面第二乳磨牙----颌面、近中面•各年龄阶段的乳牙龋病发生部位的特点:1~2岁,上颌乳前牙的唇面和邻面3~4岁,多发的乳磨牙颌面的窝沟4~5岁,好发于乳磨牙的邻面成对性:左右同名牙发生频率相似•什么是“六龄齿”?1.这是儿童长出的第一颗大牙(陪伴孩子一生)2.六龄齿是恒牙列中最强壮的牙齿(冠最大,牙尖最多,咀嚼面积最宽)3.六龄齿是整个牙弓的主要支柱(维护面部形态健美、保持牙齿正常排列)不容易发现的替换牙:6岁以后开始萌出和替换----六龄齿12~13岁左右开始全部长齐----第二恒磨牙三、儿童易患龋的因素•1.形态解剖特点(邻牙之间的接触为面接触,牙列中存在生理间隙,点隙裂沟成为不洁区)•2.组织结构特点(乳牙的矿化程度较恒牙低,抗酸力弱,釉质、牙本质薄,易发生龋)•3.儿童饮食特点(软质食物、含糖量高,以流食及半流食为主,易发酵产酸)•4.口腔自洁及清洁作用差•窝沟易患龋的原因:1.萌出早:6岁开始萌出,牙釉质薄,牙面窝沟发育不健全2.饮食:喜甜食,软食、粘食,这些食物易附着牙齿上不易清洁3.刷牙习惯:在刷牙上没法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以及刷牙方法不正确4.牙齿结构:刚萌出的年轻恒牙咬合面不平,有许多天然的窝沟点隙,这些窝沟点隙比较深,容易积聚致龋的细菌四、乳牙龋齿患病特点1.患龋率高,发病时间早2.龋发展速度快3.自觉症状不明显,易忽略4.龋齿多发,龋坏范围广5.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活跃五、龋病的危害1.局部影响:影响咀嚼功能对恒牙及恒牙列的影响损伤口腔黏膜软组织•2.全身影响身体的发育迟缓、美观、发音、慢性病灶感染(过敏性紫癜、风湿热、肾炎等)什么是窝沟封闭?•适应症:1.窝沟深,可插入或卡住探针(包括可疑龋)2.对侧同名牙有患龋或患龋倾向,牙萌出后达到颌平面可做窝沟封闭,一般见于萌出后4年之内。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在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釉质发育不全,窝沟点隙有初期龋损,牙颌面有充填物但存在未封闭的窝沟,也可封闭。•窝沟封闭最佳时期为:牙齿完全萌出,龋尚未发生的时候。对于前磨牙颌面的深窝沟以及上切牙的舌侧窝,也需要注意。对龋有易感倾向的儿童年轻恒牙,甚至乳磨牙,可早期使用窝沟封闭剂封闭,预防窝沟龋的发生牙齿窝沟封闭剂采用的材料:对人体无害也可自凝的合成有机高分子树脂,在牙齿的窝沟内涂上,液态时它可渗入到牙齿表面的窝沟内,经光照后固化。就如同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牙齿免受食物侵蚀。窝沟封闭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1.彻底清洁窝沟,探诊年轻恒牙窝沟,由于窝沟矿化程度较低,用力则会损伤正常的牙齿结构,甚至为“龋”打开通道。2.酸蚀剂(磷酸为30%),恒牙20~30秒,乳牙则60秒。(乳牙釉质内的有机质成分比较多,所以酸蚀时间比较久)3.酸蚀冲洗时不能漱口,唾液会对酸蚀牙面造成牙面的玷污。干燥牙面时,压缩空气吹干30秒,为白垩色。4.术后检查5.对于窝沟有龋坏的部分,不存在用快机磨除后涂布窝沟封闭,加快龋坏的速度。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