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 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nmino acid,EAA):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靠食物供应的一类氨基酸,共 8 种,儿童 9 种 2. 氨基酸模式(amino acid pattern,AAP): 食物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3. 参考蛋白质(reference protein,RP) 将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接近的蛋白质 称为参考蛋白质,一般将鸡蛋蛋白质作为实验中的参考蛋白质,常用它来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质量。 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越接近,则被机体利用的程度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4. 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 , LAA)食物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5. 蛋白质互补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举例:大米赖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较高,大豆蛋白质恰恰相反,混合食用时相互补充。 6. 食物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的三个原则 食物的生物学种属越远越好;搭配的种类越多越好;食用时间越近越好,同时食用最好 7. 成年人:1.0~1.2g/kg.d。 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量 30%~50%。 8. 蛋白质缺乏: (1)干瘦型(marasmus):膳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热能和其他多种营养素所致。(2)水肿型营养不良(kw ashiokor):因膳食中长期缺乏蛋白质而热能的供给基本足够。 9.蛋白质过量: 加重肾脏负担; 可能会伴随动物脂肪以及胆固醇的摄入过多;导致骨质疏松. 根据我国成人的饮食特点: 碳水化合物:55%~65%; 脂肪:20%~30%; 蛋白质:10%~15%。 碳水化合物 1 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体消化酶分解利用,有刺激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的作用。 2. 糖醇是单糖衍生物,可以提供甜味,而不提供热量和营养,糖醇又被称作“食糖替代品”,用糖醇制取的甜食品称“无糖食品”。 3.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充足时,以此为能量,避免将宝贵的蛋白质用来提供能量。即碳水化合物具有节约蛋白质作用(sparing protein action)。 4. 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机体动员储存脂肪供能,但机体对脂肪酸的氧化能力有限,多余脂肪在分解中产生过多的酮体,酮体不能及时被氧化而在体内蓄积,产生酮血症和酮尿症。膳食中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以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因此称为碳水化合物的抗生酮作用(antiket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