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十年金融战略从年沪深两个交易所相继运行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年的历程。经过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在规模、结构、功能、制度规范、法律建设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按照中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中国资本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但表现在市场规模结构、制度规则体系、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等基础环节,还更明显地表现在开放和国际化程度低等方面。虽然中国资本市场从年推岀了制度,但从总体来看其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对国际资本市场缺乏影响力,与中国的大国地位不匹配,与中国所要构建的大国金融目标不匹配。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改革的重点,除了推进证券化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外,还必须顺势而为地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提高其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国际化程度,努力构建与中国大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开放与国际化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大趋势,也是中国构建大国金融的战略性步骤。―、中国的大国金融战略结构元素分析中国是个大国,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中国必须构建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中国所要构建的大国金融,既要有高效而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又要有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同时必须是开放的、国际化的。中国所要构建的大国金融必须具有以下结构元素:一是具有发达、透明、开放、流动性好的资本市场。这样的资本市场具有资源特别是存量资源调整、风险流动和分散、经济增长的财富成长模式和分享机制等三大功能。中国资本市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中国大国金融形成的基石。二是具有市场化创新能力和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的金融中介。这样的金融中介显然具有四种功能:提供流动性;过滤风险;创造产品并通过市场机制发现价格;基于金融市场产品的风险组合或资产增值服务。在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中介服务中居主导地位,着眼于财富管理的金融中介则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三是发达的货币市场。如果说发达的资本市场主要承担财富管理的职能,是大国金融心脏的话,那么通畅的货币市场则主要负责流动性管理,它与商业银行一起形成大国金融的血液循环系统。四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大国金融中的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包含人民币的可自由交易,还包括人民币成为国际重要储备性货币的内容。在大国金融的四大结构性元素中,资本市场处在核心的、基础的地位,或者说发达的、开放的、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资本市场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