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李彩霞一、解读课程背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品德与生活”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方案中增设的面向小学底年级(1— 2 年级)学生的一门新的课程, 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都充分体现了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精神,是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从低年级儿童的生活需要出发,其内容含概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提倡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作为一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新型的低年级课程,“品德与生活”有其特定的形成背景、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99 年 1 月份正式开始的,在酝酿过程中,对思品及相关的教育问题考虑、从总的发展、目标、思路、任务考虑、用新的教育观念、理念,确定了价值目标。认为,价值目标的核心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是这次改革的灵魂。为什么说是灵魂呢?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国家遵循着一种模式,被称为:“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所谓“精英主义”,就是在所有的学生中对部分学生进行培养,然后,从所有的学生中选拔优秀的、最优秀的学生。那么,对其他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教育的次品,或被淘汰的、被忽视了的群体。“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实践过,但是,我们2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只能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就是说,当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一批精英来支撑,加速国家的发展建设的时候,就采用这种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但是当一个国家平稳发展的时候,不在是完成特殊任务的时期了。就要考虑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国从历史到今天,一直遵循“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同现代社会思潮、哲学思想的基本理念产生了冲突。精英主义的教育模式关注了一部分人的发展,而忽视或剥夺了大多数人的权利,忽视了一般性的教育,它是一种淘汰式的教育模式,在现代这种教育思潮中显得特别尴尬。也就是说,现在社会和家庭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成才,对于国家来讲,希望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国民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关注少数学生的发展,教育就有悖于国家发展的要求,有悖于人民对教育的希望。正是因为这样,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决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