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1/4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论文:语文教学应努力形成“自育”文化理念语文教学应努力形成“自育”文化理念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特级教师武宏钧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习惯于把教育看作就是他人教育。人为地将教育理解为对他人教育,则忽略了被教育者 “自我教育” 的意识培养和能力开发, 其实,没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而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随着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发生相应的变化,自我教育将逐渐成为教育的重心。“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越来越得到大家承认。人的发展,首先是自己的责任。在全员育人、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员自育”,实际上就是对自我教育的充分体现。要真正实现自育,也就是要以人为本,强化责任。“自育”是作为个体的人实现全部发展的机制。如果不能把自我发展作为自我的责任加以履行,加以实现,那么必将导致教育的失败。2009 年,由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报联合推出的《中国教育发展系列报告》中,有一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 。检测的结果表明,在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四门课程中,合格率最高的是数学, 占 78.3%,科学为 71%,品德与社会 63%,语文学科的合格率最低, 仅为 62.8%,有近 30%的学生的语文成绩处于基本合格水平,对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足⋯⋯这一信息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论师资条件,在小学语文界的优秀教师可谓星汉灿烂,不会比其他学科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氛围也十分热烈;论备课、上课,语文教师似乎也特别卖力气,文本细读、深度开发,绝对没有少花功夫⋯⋯如此高的“投入”,为什么“产出”却不如人意?若再联系报端常见的感叹:国人语文水平日见下降,等等,我们不能不认为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这一老大难问题,说明了语文课堂的自然生态已遭致严重破坏。回顾我们的语文教学历史,早年的语文教师教的是文言,教的方式又十分单一,自然会“满堂讲”,学生只有听的份儿;后来,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些其他的教学方法,又开始学白话文了,因此,“满堂讲”变相成了“满堂灌” ;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谈话法兴起,提问渐成时尚,便又成了“满堂问”;八十年代,语文教学好不容易从烦琐的情节分析误区里走出来,又一头扎入了适应应试要求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