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文化生活》(必修三)第五课第一框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一框题。 【课标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设计理念】 1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状况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 、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 3 、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 4 、重视知识的构建和形成。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框题分为“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三个框题,主要阐释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等问题。其中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2、知识发展过程分析 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习了第三、四课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之后,必需解决文化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本节课以社会实践为中心阐释文化创新很好的回答了这些问题;立足社会实践、关注最广人民群众 2 的根本利益又是文化创新的途径,因此本课时的学习又为下一节课“文化创新的途径”奠定了基础。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学习本节课,不仅能使学生在知识上对文化创新、文化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初步树立实践观点、群众观点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创新的相关知识,但没有深入的学习文化创新。第三、四课学习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已经初步涉及到了文化创新,但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本节课要运用鲜活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创新,进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哲学知识,因此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一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 本次授课对象为厦门学生,师生间较为陌生,这给课堂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因此,要做好教学预设工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理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