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的返碱现象及其预防方法 漆膜遇水后,表面出现白色结晶物的现象称为返碱。强碱对漆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返碱后的漆膜有发花、颜色不一致、失光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一般白色或浅颜色的漆膜因颜色接近返碱色而表现不明显。返碱与褪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现象,返碱所形成的局部发白对彩色漆来说很容易误认为是褪色,区分返碱与褪色有两种方法:一是看现象,返碱是局部发白、发花,而褪色是均匀的,一般没有发花产生;另一个方法是将发白的漆膜以水润湿,如果润湿后的漆膜不发白,干燥后又出现发白现象,则是返碱,因为碱在水中体现出无色透明,干燥时表现为白色。褪色是不随漆膜的干或湿发生变化,因而不会有上述现象产生。 2、返碱产生的化学原理是什么?新水泥墙体碱性非常强,养护一段时间后有所降低。水泥中存在大量的碱离子(OHˉ)和钙、镁等活性离子,如果涂料施工前基层得不到充分的养护和封闭,涂层遇水后,渗透到基层水泥,活化了各种离子,使离子可以自由出入并迁移到漆膜表面,和空气中的 CO2、水蒸汽结合而生成碳酸盐的白色结晶体附着在漆膜上,造成返碱。 3、怎样预防返碱的发生?涂料施工前,首先进行基层的养护,通常夏季墙体干燥 14 天以上,冬季干燥 30 天以上,最好用水养护三遍以上,使 pH 值小于 10;其次,施工时一定要涂刷封闭底漆对基材进行完全封闭,阻止水份向基层渗透。封闭底漆可以有效防止返碱的发生 外墙涂料施工后墙体出现返碱现象一直是困扰施工人员的一大难题 , 这一问题会导致漆膜变色、褪色、表面残留结晶盐。传统观点认为 : 水泥或白灰基层固化不良 , 含有过高的水分 , 墙面有碱性物存在 施涂后将基层封闭 , 水汽不能渗出 , 形成不平衡状态 , 导致底层中的碱性物质、盐类析出 , 使涂膜丧失附着力而脱落。 通过实践 , 笔者认为涂料返碱的成因是 : 基层、中间层、面层固化后不能被牢固包覆的固体颗粒经外力作用渗出涂层表面 , 干燥后所产生的一类漆膜弊病。 1 预防方法及病因分析 1.1 方法 1.1.1 酸洗基层 (1) 配置 5% ~ 10 % 的草酸溶液 ( 用 60 ℃温水调配 ); (2) 将草酸溶液滚涂到墙面上, 对墙体碱性进行充分中和; 1.1.2 水洗基层 (1) 用清水自上而下将墙面反复冲洗干净; (2) 视环境温度将基层干燥三天或更长时间; 1.1.3 刮水泥腻子 (1) 施工用腻子由黑水泥 ( ≥ 425 # ) 和白色填充料加入聚乙烯醇 (1799) 水溶液 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