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内科护理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1.1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因子(如病毒、支原体、细菌等)及遗传倾向有关。2.发病机制当抗原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和浓缩后与其细胞膜的HLA-DR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若该复合物被其T细胞的受体所识别,该T辅助淋巴细胞被活化,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包括类风湿因子和其他抗体,使关节出现炎症反应和破坏。1.2临床表现1.关节表现关节受累常为对称性。受累关节出现的部位最常见的是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其次为足趾、膝、踝、肘、肩等关节,颞颌关节、髋关节和颈椎的可动小关节也可受累。2.关节外表现(1)类风湿结节。20%~30%患者的皮下及关节隆突部可出现类风湿结节。(2)类风湿血管炎。类风湿血管炎可出现在患者的任何系统。(3)其他。患者可有多系统受累,较多见的有肺间质病变、胸膜炎等。1.3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患者有轻、中度贫血,活动期有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2.免疫学检查70%患者的血清中可测得类风湿因子(RF)阳性和各种类型的免疫复合物。3.关节滑液检查患者有炎症时关节腔内的滑液量增多(正常情况下不超过3.5mL)。4.关节X线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关节病变的分期、监测病变的演变都很重要。1.4治疗要点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和预防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和措施。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的主要有:减轻或消除关节或关节外症状;控制疾病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骨的破坏;促进已破坏关节骨的修复,改善其功能。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外科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1.5护理评估1.健康史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起病前有无细菌、支原体、病毒、原虫等感染;仔细询问患者既往体质如何。疾病的发生及病情的进展情况,过去的治疗情况及疗效等;询问患者家族中有无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了解患者有无烟酒嗜好。2.身体状况评估护士应评估患者的关节炎是否有慢性、对称性、周围性的特点,是否为多关节受累;评估患者受累的关节是否有晨僵、关节痛、关节肿胀、畸形;了解患者有无功能障碍,并询问其严重程度。护士应了解患者是否有类风湿结节、类风湿血管炎,是否有肺、心、胃肠道等系统损害,是否有干燥综合征等。3.社会心理评估护士应了解患者是否因病情反复发作、顽固性关节疼痛、疗效不佳、经济负担重等原因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悲哀、孤独等表现;家庭是否能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支持和照顾;有无其他社会支持力量;社区能否提供治疗、康复等卫生服务。4.辅助检查结果护士应评估患者的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关节滑液检查、关节X线检查等的结果有无异常改变1.6护理诊断(1)疼痛,与关节炎性反应有关。(2)自理缺陷,与关节疼痛、僵直、功能障碍有关。(3)预感性悲哀,与疾病久治不愈、关节可能致残、影响生活质量有关。(4)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关节炎反复发作、疼痛和关节骨破坏有关。1.7护理目标(1)患者关节疼痛减轻。(2)患者关节功能改善,能自行料理部分或全部日常生活。(3)患者情绪稳定,悲观失望情绪减轻或消失。(4)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8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护士应嘱患者在急性期、发热或有内脏受累表现时应卧床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对关节畸形、严重功能障碍者,患者可协助其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保护关节功能,保持关节功能位。患者不宜绝对卧床。待疼痛减轻后,护士应鼓励患者床上活动肢体或及早下床活动,进行轻微的医疗体操,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护士应鼓励患者生活自理,可采用日常活动训练。(2)饮食护理。护士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营养、清淡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给予贫血者含铁、叶酸的食物。补充含Omega脂肪酸的食物(鲑鱼、金枪鱼、鱼油等)和含维生素A、维生素C。2.病情观察护士应观察患者关节病变的部位,观察关节症状的变化,如疼痛、肿胀、晨僵、畸形及功能障碍的程度和发作的时间。在病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