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的是整个有意义的“输入信号”,要把两个输入端看作“整体”。 就像初中时平面坐标需要用 x,y 两个数表示,而到了高中或大学就只要用一个“数”v,但这个 v 是由 x,y 两个数构成的“向量”„„ 而共模、差模正是“输入信号”整体的属性,差分输入可以表示为 vi = (vi+, vi-) 也可以表示为 vi = (vic, vid) c 表示共模,d 表示差模。两种描述是完全等价的。只不过换了一个认识角度,就像几何学里的坐标变换,同一个点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坐标值不同,但始终是同一个点。 运放的共模输入范围:器件(运放、仪放„„)保持正常放大功能(保持一定共模抑制比 CMRR)条件下允许的共模信号的范围。 显然,不存在“某一端”上的共模电压的问题。但“某一端”也一样存在输入电压范围问题。而且这个范围等于共模输入电压范围。 道理很简单:运放正常工作时两输入端是虚短的,单端输入电压范围与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几乎是一回事。 对其它放大器,共模输入电压跟单端输入电压范围就有区别了。例如对于仪放,差分输入不是 0,实际工作时的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就要小于单端输入电压范围了。 可以通俗的理解为: 两只船静止在水面上,分别站着两个人,A和 B。 A和 B相互拉着手。当船上下波动时,A才能感觉到 B变化的拉力。这两个船之间的高度差就是差模信号。 当水位上升或者下降时,A并不能感觉到这个拉力。 这两个船离水底的绝对高度就是共模信号。 于是,我们说 A和 B只对差模信号响应,而对共模信号不响应。当然,也有一定的共模范围了,太低会沉到水底,这样船都无法再波动了。太高,会使会水溢出而形成水流导致船没法在水面上停留 理论上,A和 B应该只是对差模有响应 但实际上,由于船上下颠簸,A和 B都晕了,明明只有共模,却产生了幻觉:似乎对方相对自己在动。这就说明,A和B内力较弱,共模抑制比不行啊。说笑了啊,不过大致也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差模电压也不可以太大,否则会导致把A和B拉开。 主要是这句“共模是两输入端的算术平均值,差模是直接的同相端与反相端的差值”。 共模电压应当是从源端看进来时,加到放大电路输入端的共同值,差模则是加到放大电路两个输入端的差值。 共模电压有直流的,也有交流的。直流的称为直流共模抑制(比),交流的称为交流共模抑制(比),统称共模抑制(比)。一般的放大器特别是仪表放大器,有较好的直流共模抑制,但对交流共模抑制,频率一高往往就不行了----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