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目前我省小麦正处在起身拔节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我省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农民朋友应积极开展小麦中后期管理,构建合理群体,预防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夺取小麦丰产丰收。具体应做好以下措施:旱地麦田1、旱地麦田立足抗旱,做好锄划保墒,促进个体发育。因去冬及今春的低温和阶段性的干旱,我省旱地小麦个体发育普遍偏小,生育期较常年稍推迟。 虽然 2 月下旬和 3 月中旬的降雨补充了表墒,但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多风,土壤失墒严重。因此,旱地麦田管理重点是中耕锄划,松土保墒,促苗早发,同时消灭杂草,抑制春蘖生长,确保麦苗稳健生长。对于晚播弱苗田,还应抓住有效降雨过程,每亩撒施或沟施尿素 5-7.5 公斤或 10 公斤的黑金珠营养肥。所有麦田都应在进行红蜘蛛和麦蚜防治时混喷叶面肥和抗旱保水剂,以减少叶面蒸腾,提高小麦自身抗旱能力,提高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2、地膜小麦做好中期护膜保墒,后期应揭膜防止早衰。地膜破损会大大降低保墒增温效果,对出现破损或揭膜的地膜小麦田应进行膜际两侧培土作业护膜,并用土封堵膜上较大的破洞,以减少土壤蒸发,并进行膜侧中耕保墒除草。小麦生育后期土壤水分主要通过叶面蒸腾散失,地面蒸发量较小,为降低地温, 延长灌浆时间,预防早衰,地膜小麦应在小麦灌浆中期进行揭膜。水地麦田目前,冬、春浇过的麦田土壤墒情均可满足小麦起身期对水分的需求。因此中后期管理上应根据苗情、分类指导、巧用肥水、科学管理,构建合理成穗群体,促进成大穗。1、晚播麦田肥水管理措施。针对目前亩总茎数60 万左右的晚播麦田,管理措施上仍以促为主,尽早浇水,并亩追施尿素 10-15 公斤或 20 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促进个体发育,延缓小蘖分化,增加中小蘖成穗,提高亩穗数,促进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浇水后及时中耕提温保墒,多管齐下增加群体,争取高产。2、壮苗田肥水管理措施。亩总茎数 80 万左右的壮苗麦田,应适当将浇水时期推迟到拔节中期,并亩追施尿素5-7.5 公斤或 10-15 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促进穗大粒多, 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提高粒重。亩总茎数 90-100 万的壮苗麦田,目前土壤墒情较好,应将浇水时间推迟到拔节末期,并亩追施尿素5~7.5 公斤或 10-15 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以促进大小蘖两极分化,防止出现倒伏或贪青晚熟; 针对土壤墒情较差或出现脱肥症状的麦田,应在拔节前期浇水,并亩追施尿素 5~10 公斤或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