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STD-1553B(GJB289A)总线简介 1. 1553B 总线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 上世纪60年代,由导航/平显/武器瞄准系统(INS/HUD/WACS)组成的综合火控系统,配上远距空射武器,使战斗机如虎添翼。但作战信息数据总量暴涨,而设备间接口各异,互联协同难度大,成为作战效能的瓶颈。同时,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开发、维护和改进的成本不断上升。于是1973年后,美军方先后公布MIL-STD-1553A(USAF)标准和1553B改进标准。粗略的说,单个机载电子设备就类似于计算机局域网LAN中的单个计算机,1553标准类似于通信协议,堪称现代作战飞机电子系统的“脊梁骨”。其核心就在于“标准”二字。有了1553,雷达光电探测、导航、本机传感、座舱显示、外挂管理和火控计算机等得以完美的联结综合,构成了第三代战斗机标志性的分布式集中控制系统。F-16A是采用1553A标准的第一种作战飞机。 经过 20多年的发展,1553总线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军事平台(航空系统、地面车辆系统、舰艇系统) 系统,已经发展成国际公认的数据总线标准。西方发达国家的武器平台绝大部分采用MIL-STD-1553B总线作为连接各个分系统的神经枢纽,可以说基本实现了武器平台的信息化。这些武器平台包括: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坦克、战车、军舰,甚至导弹等。 我国军队正处在由机械化到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我国新型战斗机已经全面换装GJB289A(MIL-STD-1553B)数据总线,如:歼八 II、歼 11、"山鹰" 号新一代教练机、FC-1等,我国军舰也正在采用MIL-STD-1553B数据总线,例如167驱逐舰。其它武器平台也将逐步采用GJB289A(MIL-STD-1553B)数据总线。 在航天方面,我国已经将 MIL-STD-1553B数据总线应用到卫星/飞船的应用系统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利用MIL-STD-1553B数据总线不仅可以将卫星/飞船的各个分系统有机结合起来,而且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例如:GX-1卫星就采用了MIL-STD-1553B数据总线。可以预见, MIL-STD-1553B总线将在航天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未来的十年到十五年内,MIL-STD-1553B仍将是国内航空航天的主要航电总线之一。随着现代航电综合化要求的加强,航电通讯系统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MIL-STD-1553B作为目前首选的航电总线,其关键作用也日益突出。 2. 1553B 总线的特点 1553总线具有高速、灵活的特点,通信效率高,修改、扩充和维护简便。MIL-STD-1553B是数字命令/响应式、时分制多路传输数据总线,传输速率1M比特/秒,字长 20比特,数据有效长度 16比特;半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