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学实录一、导入——创设意境,激趣引导(师板书,在黑板上画一幅洪波涌起的沧海的简笔画。)师:你看到了什么?由此又联想到了什么?生 1:我看到了翻滚的浪花。知道这是表现大海的一幅画,由此我想到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的情景。生 2:我觉得这幅画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是啊,洪波涌起的大海,不管谁看到都会循情而动,有感而发的,而在那些伟大诗人的笔下,更会由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情。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文学名人竞猜: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出这位文学名人。(课件展示。)1. 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2. 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3. 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4.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文学”的领袖;5. 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大白脸”奸臣形象;6. 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8. “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9. “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是他信奉的至理名言;10. 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11. 毛泽东评价他:“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生(齐):曹操。师:下面有请主人公——曹操登场。(师在黑板上贴曹操画。)(课件展示一幅军事地图。)师:该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寨,九月大获全胜,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篇。二、吟读入诗,体味诗中乐感。1.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指导读吟——把握基调,深情朗读师:看来这首诗还真是不同凡响。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先放声地读一读,熟悉熟悉。谁愿意先读给大家听听?(一生读,但读得平淡,没味道;另一生读,略好。)师:大家说谁读得好一点儿?好在哪儿?生 1:指第二名学生读得好些,因为他读出了诗的味道。师:对,读诗就是要读出诗的味道来,这就叫吟读。(板书。播放 A、B 版对比朗诵。师:你来读。(指另一名学生。)(生读。)师:自己点评一下吧。生 2:有点感情了。师:嗯,有点感情了,把你能体会到的感情都表现出来。我知道你们不可能全都体会到,你能体会多少就读出多少来。谁再试试?生 2:我还想试试。(生再读。)师:读得真不错呀!听出他读的这个“洪波涌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