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岳阳楼记》导学提纲一、简要提示1、范仲淹(989— 1052 年),即太宗端拱二年 (989 年)—— 皇佑四年 (1052 年)。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 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 ”,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2、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由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 年)九月十五日所作。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岳阳楼记》能够成为传世名篇并非因为其对岳阳楼风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岳阳楼记》一文抒发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 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二、认知与探究:(一)知识性问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谪.守( ) 属.予(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浩浩汤汤..( ) 怒号.( ) 霪.雨 ()冥冥..( ) 汀.兰( ) 樯.倾楫.摧( )霏霏..()岸芷.()皓.月()2、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部分语句的正确停顿。((1)、滕子京 /谪守巴陵郡(2)、属予 /作文 /以记之(3)、前人之述 /备矣(4)、若夫 /霪雨霏霏(5)、感激 /而悲者矣(6)、则有 /心旷神怡(7)、或异 /二者之为2 / 12 (8)、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9)、处庙堂之高 /则忧其君(10)、先/天下之忧 /而忧(11)、后/天下之乐 /而乐(12)、刻/唐贤今人诗赋 /于其上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谪.:(2)增其旧制.:(3)横无际涯.(4)朝晖.夕阴(5)大观..(6)前人之述备.矣(7)迁客..(8)骚人..(9)山岳潜形....(10)薄.暮冥冥(11)霏霏..(12)翔集.(13)郁郁..(14)长烟一.空(15)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