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科学总结成果申报单位:西北师范大学word 版本 [下载 ] 成果完成人: 郭绍青王卫军张筱兰袁庆飞常咏梅成果简介:本项目是在2005-2007 年启动实施的, 项目在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要求的基础上,把握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和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等为依据,以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核心,进行了全方位、综合性的改革研究。构建了以“教师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化教学 ”两门课程为核心, 以“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等系列选修课为补充的课程体系;研发了以文字教材、 光盘教材和网络课程为核心的“知能并举 ”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形成了以基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式学习、 基于多媒体光盘的个别化学习、基于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等为核心的混合教学模式; 形成了以课堂教学评价为基础、以个人作品为参照的过程性多元评价体系;探索出以合作备课、集体研讨、动态跟踪为依托的教学质量保证和教师专业能力协同发展机制。项目研究经历了两年的理论系统研究,从2007 年进入了全面教学改革实践阶段,在各级各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中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好效果, 有效地解决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中的系列问题:改变了单一的“重理论、轻实践 ”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教材形式,编写了高水平的立体化教材;改变了单一的课堂讲授形式, 形成了适合信息化教学人才培养的混合教学模式;改变了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实现了以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了单一的教师分散教研方式,探索了教师专业能力协同发展的教研机制。项目成果注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创新课程体系; 系统设计开发立体化系列教材,创新教材建设;探索实践网络支持的多种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倡导多元化过程性评价, 创新评价体系;激发协同教研活力,创新教研机制。改革后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已在学校2006 级、 2007 级的 1714 名师范生中全面应用,并在城关区、临泽县、青海城西区教师培训中广泛应用,在教育技术学科教育硕士培养中推广应用,产生了很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推广示范效应逐步显现。一、改革实施的背景1、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竞争的焦点是以人才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