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四:隧道施工测量子情境三:隧道洞内控制测量路桥测量德修身技立业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在隧道施工中,随着开挖的延伸进展,需要不断给出隧道的掘进方向。为了正确完成施工放样,防止误差积累,保证最后的准确贯通,应进行洞内控制测量。此项工作是在洞外控制测量和洞、内外联系测量的基础上展开的,包括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和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洞内平面控制测量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应结合洞内施工特点进行。由于场地狭窄,施工干扰大,故洞内平面控制常采用:中线法或导线法两种形式。德修身技立业隧道洞内控制测量(适用于小于500m的曲线隧道和小于1000m的直线隧道)中线法是指采用直接定线法,即以洞外控制测量定测的洞口投点为依据,向洞内直接测设隧道中线点,并不断延伸作为洞内平面控制。这是一种特殊的支导线形式,即把中线控制点作为导线点,直接进行施工放样。一般以定测精度测设出待定中线点,其距离和角度等放样数据由理论坐标值反算。中线法德修身技立业隧道洞内控制测量(适用于小于500m的曲线隧道和小于1000m的直线隧道)若将上述测设的中线点,辅以高精度的测角、量距,可以计算出新点实际的精确点位,并和理论坐标相比较,根据其误差,再将新点移到正确的中线位置上,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较长的隧道。中线法缺点:受施工运输的干扰大,不方便观测,点位易被破坏。德修身技立业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导线法(洞内导线平面控制方法适用于长大隧道)导线法:是指隧道洞内平面控制采用布设精密导线进行。导线特点:较中线形式灵活,点位易于选择,测量工作也较简单,而且可有多种检核方法;当组成导线闭合环时,角度经过平差,还可提高点位的横向精度。施工放样时的隧道中线点依据临近导线点进行测设,中线点的测设精度能满足局部地段施工要求即可。德修身技立业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导线法洞内导线与洞外导线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洞内导线是随着隧道的开挖而向前延伸,因此只能敷设支导线或狭长形导线环,而不可能将贯穿洞内的全部导线一次测完;测量工作间歇时间取决于开挖面的进展速度;导线在地下开挖的坑道内敷设,因此其导线形状(直伸或曲折)完全取决于坑道的形状和施工方法,导线点选择余地小。支导线或狭长形导线环只能用重复观测的方法进行检核,定期进行精确复测,以保证控制测量的精度;洞内导线点不宜保存,观测条件差,标石顶面最好比洞内地面低20~30cm,上面加设坚固护盖,然后填平地面,注意护盖不要和标石顶点接触,以免在洞内运输或施工中遭受破坏。德修身技立业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导线法洞内导线可以采用下列几种形式:(1)单导线单导线布设灵活,但缺乏检核条件,一般用于短隧道。为了检核,导线必须独立进行2次以上的测量。测量转折角时最好半数测回测左角,半数测回测右角;施工中应定期检查各导线点的稳定情况。德修身技立业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导线法洞内导线可以采用下列几种形式:(2)导线环如图所示,是长大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首选形式,有较好的检核条件,而且每增设一对新点,如5和5′点,可按两点坐标反算5~5′的距离,然后与实地丈量的5~5′距离比较,这样每前进一步均有检核。德修身技立业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导线法洞内导线可以采用下列几种形式:(3)主副导线环如图所示,图中双线为主导线,单线为副导线。主导线既测角又测边长,副导线只测角不测边,增加角度的检核条件。在形成第二闭合环时,可按虚线形式,以便主导线在3点处能以平差角传算3~4边的方位角。主副导线环可对测量角度进行平差,提高了测角精度,对提高导线端点的横向点位精度非常有利。此外,还有交叉导线、旁点闭合环等布线方式。当有平行导坑时,还可利用横通道形成正洞和导坑联系起来的导线闭合环,重新进行平差计算,可进一步提高导线的精度。德修身技立业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选点隧道中的导线点要选在坚固的地板或顶板上,应便于观测,易于安置仪器,通视较好;边长要大致相等,不小于20m。测角隧道中的导线点如果在顶板上,就需点下对中(又称镜上对中),要求经纬仪有镜上中心。地下导线一般用测回法、复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