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仿真基本概念 在正式接触 Arena 软件之前,本章先介绍仿真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方法和相关问题。这些基本概念对任何仿真软件都是一样的,对于理解 Arena 对模型的仿真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本书将通过 2.1 节中的一个简单的示例来阐述这些概念,2.2 节介绍了处理示例模型的几种方案;2.3 节描述了仿真模型的各组成元素;而 2.4 节则用手工方式完成了示例的仿真过程,并描述了仿真过程的组织和活动。2.5 节比较了两种不同的仿真建模方法;2.6 节介绍了仿真输入与输出中的随机性问题;最后,2.7 节介绍了如何实施一个仿真项目,有关内容将在第 13 章有更全面的阐述。 阅读本章后,读者将能了解仿真的基本逻辑、结构、组成要素、以及对仿真建模项目的管理。所有这些构成了 Arena 的基础,以及学习后续章节建立更完善模型的前提。 2 .1 引例 本节给出了一个示例系统,并指出我们要从中了解系统的哪些行为和性能。 2.1.1 示例系统 由于大量仿真模型中都会包含等待线或队列(qu eu e),故本书将从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出发。该模型表示了制造设施的一部分:零件“毛坯”到达钻孔加工中心,在仅有的单台钻床上加工,然后离开,如图 2-1 所示。如果零件到达时钻床是空闲的,则立刻开始加工;否则,将进入一个“先进先出”(FIFO)的队列等待。此即模型的逻辑(logical)结构。 还要对模型给定一些数值(nu merical)成分,包括仿真是如何开始和结束的。首先,要确定最为基础的基准时间单位:本书将全部用分钟来计量时间。采用什么样的时间单位在逻辑上是无关紧要的,所以可针对待研究的系统特点选取最合适、熟悉和方便的时间单位 1。虽然可根据需要或方便使用不同的单位表示模型的输入时间量,如用分钟表示平均服务时间,用小时表示机器平均无故障时间,但在计算时,所有的时间都要转换为基准单位。Arena允许用不同的单位表示输入时间,但必须声明基准时间单位,在仿真过程中各种时间单位会被转换为基准单位,而在输出报告中,仍显示各自的时间单位。 系统在第0 分钟时开始运行,开始时系统中没有零件,而且钻床是空闲的。如果每天早上系统都重新开始的话,这种“空且闲”(empty -and-idle)假设是符合实际的;但对有初始状态且不断运行的系统来说,可能就不是那么合适了。 仿真中所用的各种时间量列在表 2-1 中。第一列是零件编号(顺序号),第二列是零件到达时间,第三列给出了前后两个零件到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