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教学指导 《乙瑛碑》简介 《乙瑛碑》镌刻于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一五三年),全称《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百石孔和碑》和《庙置守百石卒史碑》。碑文记载东汉桓帝元嘉时孔子十九世孙孔麟,请于孔子庙置百石卒史掌管孔庙礼器之事。此碑是久飞盛名的汉碑之一,自宋代至今的文人、书法家及金石学家,都十分重视这块碑刻,并在著录中均有论述。碑高约二·六米,宽一·二八米,厚零,二四米。碑文共十八行,每行四十字。该碑原在兖州仙源县,今藏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碑林中。 《乙瑛碑》是汉隶最兴盛时期的典型作品,它既不同于古拙雄厚、以方笔见长的《张迁碑》,也不同于秀丽丰润、以圆笔见长的《曹全碑》,它的艺术特点是用笔方圆相济、遒劲凝 炼 ,讲 究 笔画 的曲直 、平 斜 以及粗 细 、轻 重、徐 疾 之变 化 ,结 体 端 庄 沉 稳 、法度 谨 严 ,注重各 部 分之间 的穿 插 避 让 、高低 疏 密 之关 系 ,由 此形 成了 骨 气 凝 重、意 态 爽 秀、高古超 逸 的艺术风 格 ,是我 国 古代久享 盛名的汉隶精 晶 之一。被 前 人评 说 为 、骨 肉 均适 ,情 文流 畅 ,汉隶之最。 《乙瑛碑》的学习 方法提 示 《乙瑛碑》的临 习 应 注 意 以下 几 点: 一、首 先 应 从 字的笔画 特征 上 进 行分析 和分类 练 习 ,通 过 同一类 范 字笔画 若 干 种 主 要 写法的对 照 比 较 ,逐 步 掌握 其 要 领 。方笔要 斩 钉 截 铁 、峻 利 凝 重,圆笔应 遵 劲 婉 转 ,含 蓄 浑 厚,并注 意 方与 圆、刚 与 柔 、直 与 曲之间 的有机 结 合 ,以及笔画 的或 收 或 展 、 或 肥 或 瘦 ,体 会 其用笔规 律 。 . 二、波捺是隶书的主要笔画,处理得好与坏对整个字有很大的影响。《乙瑛碑》中的波捺变化较多,有的肥大,有的瘦小,有的方劲,有的圆润,有的蚕头细面燕尾粗,有的蚕头大而燕尾小,均视结体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能干篇一律。因此在临习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灵活运用。 三、由于乙瑛碑的结体参差错落,在练习时,要仔细观察其变化,结合范字并掌握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斜正结构、反常结构的字形,总结摸索其中的基本规律,抓住它们的特点,正确地表现它们。 基本点画的运笔 点 隶书的点有很多变化,起笔要求藏锋逆入,出锋根据各点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