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身边的“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京师范大学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节活动探究课。学生在学习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单元内容后,对社会发展的历程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推进有了初步认识,了解了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感受到时代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用身边的“历史”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感悟,激发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同时,历史课的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但书本的历史距离他们毕竟很遥远。他们渴望走出教室,用自己的头脑、眼睛和行动,近距离感受身边的“历史”变化,见证社会的进步。 2.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能自主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想法,并具备来证明这种观点和想法的一定能力,如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一定的表达能力等。 3.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愿意通过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而历史的探究活动课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计划采用的教学方法:互动式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智力生活的背景,也就是创造一个充满探索精神和自由表现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课堂上要勇于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四、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会合作学习,在对搜集资料进行整合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室、图书馆、博物馆、网络等资源,收集资料,并进行妥善处理,培养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市场调查,家庭采访进一步了解身边历史的变化;能够通过社会调查,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乐趣,认识到“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努力学习,与时俱进而自励,创造更好的明天。 五、活动重点和难点 3 (一)活动重点: 活动内容的思想性要寓于知识性之中,要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同时还应考虑中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