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种群及其动态 单元检测题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物种丰富度 B.年龄组成 C.种群密度 D.性别比例 2.下列生物中,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 ) A.狗尾草 B.酵母菌 C.蚯蚓 D.田鼠 3.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性别比例 C.年龄组成 D.种群的空间结构 4.田鼠是主要生活在农田中的植食性鼠类,当田鼠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田鼠种群停止增长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0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田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田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在环境容纳量之下波动 D.田鼠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 时,其天敌黄鼬的增长速率可能小于0 5.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 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 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 只,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所用标记不能影响到刺猬的生命活动 B.迁入率和迁出率会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天敌捕食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 只/km2 6.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7.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8.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应在其聚集区进行捕获 B.利用黑光灯诱捕方法可以调查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 C.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 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9.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0 只鸟,其中黄鹂5 只,做标志后放回自然界,明年又捕获了30 只鸟,其中有标志的黄鹂2 只,没有标志的黄鹂6 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数大约为( ) 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