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查房主讲人:熊丽概要内容疾病知识患者病情回顾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概念: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译为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统称为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一、呕血、黑便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三、氮质血症四、发热五、血象患者病情回顾一、基本资料:姓名:张小蓉性别:女年龄:54岁民族:汉婚姻:已婚入院时间:2016年12月10日09:32分二、主诉:腹痛、呕血1天三、既往史:传染病史:有肝炎病史、否认结核病史预防接种史:不祥过敏史:否认过敏史外伤史:否认外伤史4查体生命体征:T36.5℃,P76次/分,R18次/分BP92/54mmHg一般情况:神志清楚,精神差,慢性肝病病容,四肢皮温低,双下肢无水肿皮肤黏膜:睑结膜苍白,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未见花斑腹部触诊:腹软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下未触及腹部听诊:肠鸣音8-10次/分辅助检查及结果辅助检查种类时间红细胞计数(3.6—5.1*10~12/L)血红蛋白(110~150)红细胞压积(38~50.8)12101.36411312112.156819.912152.217223.2入院诊断及治疗: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情变化:入院后呕血,因患者病情危重,于12月10日9:55分医嘱下达病重,患者病情加重,于12月10日10:50分停病重该病危。患者病情好转,于12月13日12:18分停病危。相关诊疗计划: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禁食,吸氧,心电监测,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给予止血、输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用埃索美拉挫钠抑酸。生长抑素、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生长抑素、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卡络磺钠‘止血;还原行谷胱甘肽保肝。’输血、Vc,kcl等维持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三腔二囊管三腔二囊管:是由包括三腔管、胃气囊和食管气囊,胃气囊和食管气囊附在三腔管的一端,三腔管由一个截面是半圆的腔道和两个截面是四分之一圆的腔道构成,胃气囊导管和食管气囊导管分别装在四分之一圆腔道内,三腔二囊管操作步骤1:洗手,戴口罩、帽子。2:认真检查三腔二囊管气囊有无松脱、漏气,充气后膨胀是否均匀,通向食管囊、胃囊和胃腔的管道是否通畅。找到管壁上45、60、65cm三处的标记及三腔通道的外口。3:对躁动不安或不合作病人,可肌肉注射安定5~10mg。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及分泌物。4:抽尽双囊内气体,将三腔管之前端及气囊表面涂以液体石蜡。将三腔管从病人鼻腔送入,达咽部时嘱病人吞咽,使三腔管顺利送入至65cm标记处,如能由胃管腔抽出胃内容物,表示管端已至幽门。5:用注射器先向胃气囊注入空气250~300ml(囊内压5.33~6.67kPa即40~50mmHg),使胃气囊充气,用血管钳将此管腔钳住,然后将三腔管向外牵拉,感觉有中等度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部。再以0.5kg重砂袋通过滑车持续牵引三腔管,以达到充分压迫之目的。6:经观察仍未能压迫止血者,再向食管囊内注入空气100~200ml(囊内压4~5.33kPa即30~40mmHg),然后钳住此管腔,以直接压迫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7:定时由胃管内抽吸胃内容物,以观察有否继续出血,并可自胃管进行鼻饲和有关治疗。8:每2~3小时检查气囊内压力一次,如压力不足应及时注气增压。每8~12小时食管囊放气并放松牵引一次,同时将三腔管再稍深入,使胃囊与胃底粘膜分离,放气前先口服液体石蜡15~20ml,以防胃底粘膜与气囊粘连或坏死。30分钟后再使气囊充气加压。9: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取下牵引砂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继续留置于胃内观察24小时,置管后护理1、插管后病人取仰卧位,牵引间歇期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咽部分泌物吐出,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2、置管后的观察(1)观察出血的情况,经常抽吸胃液,观察其颜色、量。如抽出新鲜血液,证明压迫止血不好,应检查牵引松紧度或气囊压力,并作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