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发育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名词:1、先成论和后成论西方公元前4 世纪,亚里士多德,系统的进行了胚胎发育观察。提出先成论和后成论。先成论 (Preformation): 生物个体的一切组成部分都早就存在于胚胎中,各个部分随着胚胎的发育而长大。代表学派精子派(精原学说),-卵子派(卵原学说) 。后成论 (Epigenesis): 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各种结构是逐渐形成的。2、发生重演论海克尔( Ernst Haeckel ,1834~1919)提出,又称 “个体发育( ontogenetic)”或“生物发生规则 ”。即: “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缩微重演”。简答题1、胚胎发育的5 个主要事件是什么?1)细胞分裂(卵裂Cleavage): 细胞分裂快、没有细胞生长的间歇期,因而新生细胞的体积比母细胞小; 2)图式形成:包括胚体轴线的制定和胚层的形成;3)形态发生:原肠作用开始之后,开始了明显的形态发生过程;4)细胞分化:胚胎最后会发育出多种种不同细胞类型, 分化通常是不可逆的。5)生长: 胚胎在基本的pattern 形成之后, 其体积会显著增长,原因在于细胞数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加、 胞外物质的积累。 不同组织器官的生长速度也各异。第二章配子发生填空:1、含生殖质的细胞才能发育成生殖细胞,线虫未的生殖质称为:P 颗粒(posterior granules),果蝇的生殖质称为极质 (pole plasm)或极颗粒 (polar granule),受精后集中位于预定胚胎的后部。2、两栖类原生殖细胞的迁移途径为:囊胚腔底→原肠底 → 消化道两侧 → 消化道背部 →背肠系膜→生殖嵴。 鸟类和爬行类PGCs 的迁移与两栖类不同, 主要借助血液循环到达生殖嵴内。3、哺乳动物原生殖细胞的迁移:原肠形成时,PGCs 被动地迁移到后端,先在尿囊与后肠交接处附近聚集,以后迁移到卵黄囊附近再分成两群,PGCs 沿卵黄囊的尾部通过新形成的后肠,然后沿背侧肠系膜向上迁移,分别进入左、右两侧生殖嵴。4、精子发生过程指精原细胞发育成为精子的整个过程,包括精原细胞阶段、初级精母细胞阶段、 次级精母细胞阶段、精子细胞阶段和成熟精子阶段。其中,从精子细胞发育成为精子经历了一个形态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即精子形成。5、精子形成过程中:鱼精蛋白或其它碱性蛋白取代组蛋白形成新的DNA 鱼精蛋白复合体。6、根据卵黄含量的多少,卵子的类型分为:均黄卵、端黄卵、中黄卵、中央黄卵等4 类。名词:1、顶体:精子细胞核附近的高尔基体中某些囊泡彼此融合,形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