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荒漠化的含义。掌握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
第七节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 用 视 频 、 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了...
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荒漠化的产生 ——————— 情景导入先思考 ——————每年冬春季节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源区既有境外源区...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土壤的特征及...
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教学建议一、纲要图示,整体分析、探讨荒漠化的成因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典型荒漠化的成因进行分析,将骨干知识提炼成...
第 2 课时 海水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了解海水的运动形...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教学建议一、剖析案例,归纳对比,学习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南...
第 1 课时 海水的性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了解海水温度、盐...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主要意义。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
第 2 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环流原理,并解释相 关 地 理 现象。1.理解各种大气的相关...
第 1 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大 气 受 热 过 程 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1.认识到不同区域之间...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与 垂 直 分层,以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1.观察、...
章末整合提升教材 P66复习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获得了“开展减灾活动最好国家之一”的美...
第 2 课时 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判...
第 1 课时 流水地貌和海岸地貌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判断...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相关素材中国防灾减灾日由来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第二节 水的运动面值 50 元人民币的画面上那翻江倒海、奔腾跌泄、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就是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第 3 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1.歌诀法记忆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地质作用地表变,沧海桑田海陆迁;能量来源有不同,分为内外两作用;...
章末总结提升[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变暖 ②臭氧层 ③酸雨 ④荒漠化 ⑤工业 ⑥持续性 ⑦环境 ⑧公众 ⑨国际[触摸高考]1.(2018·浙...
第 2 节 水的运动,1.数字法总结水循环“一个”概念——水循环的概念。“二类”成因——水循环形成的内因和外因。“三种”类型——海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