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时 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环流原理,并解释相 关 地 理 现象。1.理解各种大气的相关现象的原理及与人类的关系。(人地协调观)2.通过学习和观测,认识到不同区域之间风的形成以及风力大小的变化原因。(区域认知)3.本节课需要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综合思维)4.运用实验、观察等,学习大气的相关知识。比如热力环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做实验,探讨该原理的形成原因。(地理实践力)1.热力环流(1)概念: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过程①A 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区;D 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压区。②B、C 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区;E、F 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 压区 。③ 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图表点拨] 教材 P49图 2-3-5,该图展示了:(1)地面的冷热不均导致了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上升,冷却下沉;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引起了空气的水平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2)地面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地面冷却,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3)无论近地面或高空,高压等压面拱起,低压等压面下凹。(4)风都是由高压吹向低压。(5)高压、低压都是同一水平面相比,不同高度不比较高压、低压;但比较气压数值大小。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形成过程⇒⇒⇒(2)风形成的原因①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 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以北半球为例)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空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特别提醒] (1)影响风力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2)风力大小还要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障碍越多,阻挡作用越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3)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力大小,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3.大气运动的意义(1)气温高,气压高;反之,气温低,气压低。( )(2)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3)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根本原因。( )(4)摩擦力只降低风的速度,不影响风向。( )(5)下列地理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 )A.阴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