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_第1页
1/1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_第2页
2/11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_第3页
3/11
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荒漠化的含义。掌握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荒漠化的产生【自主学习】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的产生(1)自然因素:气候异常;干旱多风;暴雨;河流改道、河水泛滥以及鼠类的破坏。(2)人为因素: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他人类活动。【合作探究】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 教材 P47探索材料。材料二 教材图 3-2-5“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气候因素”,图 3-2-10“枯萎的胡杨林”和图 3-2-11“中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各种人为因素所占比重(%)”。(1)比较 1989 年与 2000 年浑善达克沙地中沙丘(包括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所占比重有什么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据图 3-2-5,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和成因及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3)据图 3-2-10,分析胡杨林枯萎的原因是什么?(4)据图 3-2-11,分析土地荒漠化的各种人为因素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哪些?提示:(1)2000 年与 1989 年比较,浑善达克沙地中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比重增加,固定沙丘比重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异;人为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植被(森林、草地等),导致土地荒漠化所致。(2)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本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干旱程度增强。本地区不仅降水少,而且降水变率大。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由于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故西北地区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3)新疆的塔里木河,由于上游农业大量用水而使下游河水流量剧减以至断流,导致下游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林缺水枯萎。(4)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所占比重较大。【核心归纳】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原因1.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荒漠、戈壁、沙漠、沙地以及荒漠化、沙漠化等概念的区别及联系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戈壁即石质和砾质荒漠,沙漠即沙质荒漠,沙地即沙质荒漠化的土地。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破坏造成的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荒漠的过程,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学案 中图版选修6-中图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