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智能座舱电子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下,座舱电子的功能持续增加,智能终端属性将不断得到强化。在座舱电子经历由传统中控平台向集成化的座舱电子进展之后,更多主动安全和智能驾驶功能将成为座舱电子下一阶段进展重点。 智能座舱现阶段布局中,涉及的车载电子产品包括全液晶仪表盘、液晶中控屏、HUD 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后座娱乐系统、车联网等。 现阶段智能座舱进展到以中控平台为基础,逐渐延伸到液晶仪表、抬头显示及后座娱乐系统。在智能座舱推动过程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目前渗透率较高达到 60%左右,产品同质化特点明显。液晶仪表有望成为中控平台(以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为主体)之后首先推动的智能座舱环节。由于传统机械仪表难以呈现日益增长的行车信息,能承载大量复杂多变信息和多样化组合显示为代表的液晶仪表正成为未来汽车仪表的最佳选择。未来 3 年内,估计液晶仪表的渗透率在全球范围内将超过20%。除此之外,抬头显示和后座娱乐在座舱电子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更多数字化内容被引入到座舱内,舱内电子产品搭载数量将大幅提升,抬头显示和后座娱乐渗透率逐步提升。 智能座舱成为国内自主品牌车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从整体来看,智能座舱从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的渗透进程将会加快。国内合资品牌中,中控屏和 CD/DVD 影音播放器的渗透率最高,而 HUD 抬头显示、液晶仪表盘和行车记录仪在 30 万以上的高端车型中渗透较高。国内自主品牌车型中,15 万以下价位的车型中,中控屏、CD/DVD 渗透率较高;而 15-30 万价位区间的车型中,液晶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及 HUD 的渗透率大幅提升。通过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车型的比较可以看出,15-30 万价位的中高端车型中,自主品牌的中控屏、液晶仪表盘、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的渗透率均不同程度高于合资品牌,体现自主品牌车型走向中高端的差异化亮点。 我国高度重视智能汽车产业进展,推出智能汽车未来进展“三步走”战略。近三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促进智能汽车和汽车电子行业进展的相关政策。2024 年 1月,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进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是国家层面发布的首个面对智能汽车领域政策文件,文件详细阐述了我国智能汽车进展的战略态势、战略意义、战略任务和实施途径,并提出智能汽车进展“三步走”战略,要求于2025 年全面形成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下载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