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策略1、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2、生态空间发展策略3、“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策略4、集中紧凑发展策略5、新区拓展与旧城更新相结合策略6、交通适应及引导发展策略二、城乡协调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一)城乡协调发展构筑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加强郊区小城镇建设,提升小城镇对郊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护郊区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城镇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二)都市区空间层次都市区在空间上分为主城区和郊区两个部分。主城区为集中进行城市建设的区域,范围为 2737 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位于中梁山、铜锣山之间,是主城建设的主要区域和旧城所在地,范围为 1062 平方千米。郊区范围为 2736 平方千米。(三)城市主要拓展方向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四)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城五片、多中心组团式”。主城由中部、北部、南部、西部、东部五大片区组成。多中心包含一个城市中心和六个城市副中心。主城城市建设用地分为十六个组团和八个功能区。三、城市规模(一)人口规模规划至 2010 年,都市区总人口 73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660 万人;规划至 2020 年,都市区总人口 980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930 万人。规划至 2010 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 520 万人;规划至 2020 年,城市人口 635 万人。(二)用地规模规划至 2010 年,都市区城镇建设总用地为 580 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 88 平方米;规划至 2020 年,城镇建设总用地为 865 平方千米,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 93 平方米。规划至 2010 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 401 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 77.1 平方米;规划至 2020 年,城市建设总用地为 520 平方千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 81.89 平方米。四、城市功能布局(一)片区以片区为格局有机组织城市人口和功能,各片区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完善,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相互协调发展。每个片区包含若干组团和功能区。中部片区为中梁山以东、铜锣山以西,长江和嘉陵江环抱的区域。主要为现状建成区。重点加强和提升城市中心品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