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网络与协议 第1章 概述 1.1 信息社会与信息基础设施 1.2 网络互联的动机和技术 1.3 因特网的形成和发展 1.4 有关因特网的组织机构 1.5 请求注解(RFC) 1.6 下一代因特网 1.1 信息社会与信息基础设施 1.1.1 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的一种社会模式,信息社会又称为情报化社会和超工业化社会。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提出: 第一次浪潮是农业革命,对应农业社会; 第二次浪潮是工业革命,对应工业社会; 第三次浪潮是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将产生一种新的文明社会——信息社会。 虽然对于人类是否已经真正进入了信息社会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信息社会必然取代工业社会是所有学者的共识。 不同的社会有着与其相适应的基础设施。 农业社会: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 工业社会:能源、引擎、交通等设施; 信息社会: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基础设施是当今信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社会中信息的完整收集、迅速传递、正确处理和有效利用都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 当今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材料、能源和信息。 在三要素中,信息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在信息社会,信息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对于材料和能源,保证其流通的网络是交通网络、输油管道、电力网络等; 对于信息资源,则采用通信网络来进行传输。 目前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三个独立运行的网络: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与这三个网络对应的终端设备分别是电话、计算机和电视设备。 三大网络的并存带来的问题: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建网成本高、网络效率低、层次复杂、给用户的接入和使用带来不便等。三网合一(三网融合)成为了必然趋势。 三网合一的目标是有效整合各类网络资源,提高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为社会经济网络化、数字化创造条件,使融合后的网络成为适应新经济发展并具有业务融合能力的网络基础设施。 基于TCP/IP的下一代网络(NGN)将成为目前三大网络的终结者。 光通信技术特别是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能够提供高带宽,能够高速度、低成本、安全可靠地传送各类业务信息。 1.1.2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保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高性能计算和通信计划(HPCC)。1993年11月15日,美国克林顿政府批准由当时的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宣布:“美国将实施一项永久地改变美国公民的生活、工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