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转载实验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的关系。2.学会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二、实验原理1.下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重垂线、铅笔。四、实验步骤1.下图所示,将铁架台放在桌面上(固定好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于铁架台的横梁上,让其自然下垂,在靠近弹簧处将刻度尺(分度值为 1mm)固定于铁架台上,并用重垂线检查刻度尺是否竖直。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 0,即原长。3.如上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挂质量为m1的钩码,量出此时弹簧的长度 l1,记录 m1和 l1,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4.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量出对应的弹簧长度,记录m2、m3、m4、m5和相应的弹簧长度 l 2、l 3、l 4、l 5,并得出每次弹簧的伸长量x1、x2、x3、x4、x5。钩码个数长度伸长量 x 钩码质量 m 弹力 F0l 0=1l 1=x1=l1-l0m1=F1=2l 2=x2=l2-l0m2=F2=3l 3=x3=l3-l0m3=F3=?????五、数据处理1.以弹力 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 )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 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 随弹簧伸长量 x 变化的图线。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六、误差分析1.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之一是因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造成的,因此,使弹簧的悬挂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悬挂钩码来充当对弹簧的拉力,可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2.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所以,测量时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3.在 Fx 图象上描点、作图不准确。七、注意事项1.每次增减钩码测量有关长度时, 均需保证弹簧及钩码不上下振动而处于静止状态,否则,弹簧弹力将可能与钩码重力不相等。2.弹簧下端增加钩码时,注意不要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来源:网络转载3.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 0、实际总长 l 及伸长量 x 三者之间的 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4.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值要适当,不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