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学案 一、学习目的1.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掌握文本内容。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二、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对的读音 。惆怅( ) ( ) 诚挚( ) 渲( )染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胸有成竹: (2)浮光掠影: (3)惆怅: 3.我所理解的李可染:三、理解内容,梳理思路4.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5.要如何才干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6.与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7.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8.“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叙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对的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阐明。9.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规定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方面进一步”一句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1.chóu chànɡ zhì xuàn 2.⑴胸有成竹: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⑵浮光掠影:比方印象不深刻,仿佛水面的光和擦过的影子同样。⑶惆怅:伤感,失意。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 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特别擅长画牛。4.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5.首先,要认真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诚挚的思想感情。然后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体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6.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故意匠。意匠即体现办法、体现手段的设计,简朴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故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7.诗歌在描绘景色的时候,往往将情感含蓄地寄托其中,使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感受到无限的情感与意蕴。作者大篇幅的分析诗歌的意境,是由于两者是相通的,是想更直接地让人体会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从而更加好地领略山水画的意境之美。8.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对的,如我们懂得松树的耐寒能够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仍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9.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