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社会高速进展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因此,例如发生“三鹿”食品安全事故、山西尾矿溃坝事故的高危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乡镇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群体,有学校医院有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类的社会必备要素,出于本职工作角度,以乡镇的安全监管为出发点,谈谈我对现今安全管理体制的想法。 安全管理有两个层面三个控制。两个层面,即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三个控制,即管理控制、行为控制和技术控制。 管理控制和行为控制属于宏观层面的控制,它们因应的是广义危险源的定义,也就是说,它们是通过管理控制和行为控制间接地控制危险。 技术控制属于微观层面的控制,它因应的是具体危险源定义,也就是说,它通过技术控制直接地控制危险。 (一)目前常见的安全管理方式 1.1 三方式 目前国内常见的安全管理方式大致有三种,即:宣教员方式、协调员方式和监督员方式(简称三方式)。宣教员方式主要是通过宣传职业安全的法规和相关要求、教育职工接受安全行为方式,来提高生产运行人员的安全意识;协调员方式主要是通过建立上下级或部门间的沟通渠道、协调相关方的安全利害关系,来降低生产运行人员的职业风险;监督员方式主要是通过安全检查,发现和制止生产中的违规行为。 1.2 三方式有以下六个共同特点: (1)安全管理人员不参加对危险的控制,只以生产运行人员为对象,进行宣教、协调和监督等形式的管理; (2)生产运行人员承担全部责任,包括承担生产的责任和控制危险的责任,以及既要承受危险又要承担发生事故的责任; (3)三方式的管理体制都是为务虚的管理内容而设置,它赤手空拳,其权限不足以操控对具体的危险项目实施实质性控制的各种运行机制,所以,三方式无论如何都算不上完整的安全管理系统。 (4)三方式有明显的管理倾向性和偏激性,它感兴趣的是被管理者的性情因素(指操的能力、技术、责任心等人的因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素),而对情境因素(指领导的意图、环境、设备、材料等系统因素)却很少顾及; (5)三方式的管理方式是上下脱节的,上面的管理者,管而无责,下面的被管者,被管则有责; (6)三方式管理是粗放、被动、零散、偶发、随意和盲目的,关于它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果,从来无人过问,也无法考核。 三方式也许适用于对相对安全的生产或作业的辅助性的安全管理,但假如将它用于相对危险的生产(作业)或工程系统的安全管理,则难以获得实质性、确定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