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RECIST内容简介RECIST标准的背景RECIST1.1的详细介绍RECIST1.1与1.0的主要差别未来的研究412331.RECIST标准的背景临床试验的需要临床实践的需要学术交流1981WHO2000RECIST1.02009RECIST1.1实体瘤评价标准的完善WHO标准:1.二维法通过肿瘤的双径乘积进行评估;2.建立了肿瘤负荷总体评价的概念;3.建立了通过评价治疗期间相对基线的变化而判断治疗反应的理念。RECIST1.1评估病灶数;病理性淋巴结;病情恶化的分类;不可测量或非目标病灶的明确恶化;新损害的检测。通过分析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新技术的运用,对评价标准逐渐进行修订1.0病变大小;随访病变数目;一维测量法;肿瘤的评价标准。RECIST1.1——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rsvision1.1RECIST指南:实体瘤测量和成人、小儿癌症的临床试验中肿瘤大小变化客观评估的规定的标准做法。适用于:各类实体瘤中所有以客观反应为主要的研究终点的试验,以及承担疾病稳定评估、肿瘤进展或进展时间分析的试验。由于恶性脑肿瘤及淋巴瘤反应评估的国际准则已单独出版,这一指南不用于恶性脑肿瘤及淋巴瘤的研究。2.RECIST1.1的详细介绍2.1肿瘤病灶/淋巴结分类•肿瘤性病变:CT-10mm;X光-20mm;卡尺-10mm•恶性淋巴结:CT-短轴>15mm•最长径<10mm或淋巴结短轴10mm-15mm•脑膜疾病、胸/腹/心包积液、炎症乳腺疾病、淋巴管参与的皮肤或肺病变、腹部器官巨大症等•骨病变•囊性病变(如何测量?)•已经受到局部治疗的病变可测量病灶不可测量病灶病变可测量性的特例2.2测量方法规范1.>=10mm的表浅病灶,建议使用彩色照片记录,附比例尺;2.当既可临床检查也可影像学检查时,应行影像学检查1.优先选用CT扫描2.肺实质中边界清楚的病灶也可使用胸片检测1.最有效和重复性最好2.建议层厚<5mm3.当CT层厚>5mm,可测量病灶最小应是层厚的两倍1.区分PR和CR2.证实渗出液的肿瘤性质临床检查病灶胸部X片CT,MRI细胞学、组织学2.RECIST1.1的详细介绍治疗前评估与治疗开始的间隔越短越好,最多不能超过4周2.RECIST1.1的详细介绍超声检查:1.不适用于评估病灶大小,不应用于测量方法。2.超声发现的新病灶,建议用CT或MRI验证。3.如顾虑CT的射线照射,可用MRI代替来检测待检病灶内镜、腹腔镜:不建议用这些技术评估实体瘤。可用于证实完全的病理学缓解或确定完全缓解或手术切除后的再发。肿瘤标志:1.肿瘤标记物不能单独用于评估实体瘤疗效。2.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有升高者,评价疗效为CR需肿瘤标志物正常3.关于CA-125变化(复发性卵巢癌)和PSA变化(复发性前列腺癌)的特别标准已经出版。2.2测量方法规范1.总数不超过5个;每个器官不超过2个[1]基线直径总和=非结节病灶的最长直径+结节病灶的短直径2.最长直径;代表所有累及器官;具有良好的测量重复性3.淋巴结短径≥15mm4.余病灶可视为非靶病灶,无需测量,但应记录靶病灶和非靶病灶的基线记录2.RECIST1.1的详细介绍2.3疗效评估标准[1]BogaertsJ,EJC.2009,45(2):248-260治疗前治疗后与靶病灶直径和最小值相比,所有靶病灶直径的总和至少增加20%;直径总和增加的绝对值还必须大于5mm;出现新的病灶与靶病灶直径和最小值相比,既达不到缓减标准、也达不到恶化标准者。所有靶病灶消失,任何病理性淋巴结(无论是否为靶病灶)的短轴值必须<10mm与基线相比,所有靶病灶直径的总和至少减小30%CRSDPRPD2.DETAILSOFRECIST1.12.4靶病灶的评价及注意事项2.RECIST1.1的详细介绍2.RECIST1.1的详细介绍淋巴结:1.判断CR时,每个结节短轴均<10mm。2.判断PR,SD和PD时,结节的实际短轴值将包括在靶病灶直径的总和中。小到无法测量的靶病灶:1.基线记录过的所有病灶都必须在随后的评估中记录它们的实际测量值;2.如病灶确实存在但比较模糊,无法给出精确的测量值时,可默认为5mm。分离或结合的病灶:1.非结节性病灶“碎裂”时,所有碎片的最长径之和;2.病灶融合时,通过各结合部分间的平面将其区分开后各自的最大直径之和;3.病灶间结合紧密,取融合病灶整体的最长径。2.4靶病灶的评价及注意事项化疗后中心液化坏死灶的测量?(其中某些是靶病灶,某些融合进来的是非靶病灶怎么办?)2.RECIST1.1的详细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