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类 α 受体 α1-R:主要分布在皮肤粘膜血管和内脏血管。 α2-R:主要存在于突触前膜或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后膜。 β 受体 β1-R:主要分布在心脏。 β2-R: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血管和冠状血管、支气管、平滑肌。 β3-R: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中。 肾上腺素能受体药物 血管加压药 儿茶酚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非儿茶酚胺类(间羟胺) 1.肾上腺素——药理作用 肾上腺髓质产生的儿茶酚胺,直接兴奋 α 和 β 受体,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随剂量增加效应增强。 小到中剂量(0.03-0.09ug/kg·min)引起 β 受体兴奋,扩张阻力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做功,使静脉系统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心血量增加,从而提高心排量。(低血压、休克) 较大剂量时,兴奋 α 受体,使阻力血管收缩,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改善冠脉血流量;兴奋 β1-受体,使冠脉扩张,心肌供血供氧改善,从而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心跳停止、心肺复苏) 兴奋 β2-受体,使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舒张松弛,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具有抗过敏作用。 1.肾上腺素——临床应用 心脏骤停:肾上腺素是心脏复苏的常规抢救用药,适用于任何原因导致的心肺骤停的抢救,主要治疗作用机制是其α受体兴奋作用,舒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且作用迅速,可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 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能迅速改善过敏性休克症状(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心功能、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一般 0.5-1mg 皮下或肌注,紧急情况下可稀释后静脉推注。 支气管哮喘:肾上腺素较强的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作用使其能较快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可采用0.5-1mg 皮下或肌注。 粘膜出血:稀释后局部应用可制止气道粘膜、鼻粘膜等出血。 1.肾上腺素——注意事项 本药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应避光贮存于阴凉处保存。如被氧化变为粉红色或棕色,药液失效不可再用。 本药作用强,使用时需严格控制给药剂量及途径。 不能与碱性药物同管,否则会失效。 给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患者面色及情绪的变化。 2.去甲肾上腺素(NE)——药理作用 为内源性儿茶酚胺; 主要兴奋 α-受体,对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均有强烈的收缩作用,是一强效外周血管收缩剂,升高外周循环阻力; 其 β1 受体(微弱)兴奋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