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六病区马龙Page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增多,老年精神病患者也不断增加。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生活能力下降及心理状况改变,使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存在一定的特点,如何降低老年患者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延长老年人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摆在我们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现就老年精神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措施综述如下:Page31护理问题1.1睡眠障碍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下降,睡眠时间减少。在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等的支配下常有睡眠倒错、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1.2记忆障碍因神经、精神功能降低,记忆力下降,早期以近事遗忘为主,渐渐延及过去,对远事也多遗忘,甚至忘记自己姓名,不认识自己子女。1.3生活自理差老年人体力减弱、灵活性降低,生活不能自理或生活懒散,需别人督促或协助完成。Page41.4焦虑焦虑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障碍之一。对疾病康复的担心,为经济问题发愁,担心自己生病会影响子女的生活,以及想到发病时又唱又跳,又哭又笑就感到今后无脸见人,怕社会歧视等使病人焦虑不安,影响疾病康复,甚至病情反复。1.5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药物副作用因全身脏器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药物副作用易发生且危害较大。Page51.6跌倒年龄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有跌倒病史,药物副作用,自主活动受限,常伴躯体疾病,频繁如厕,地面潮湿,睡床高、床位置不当,着长裤、大鞋等都是造成跌倒发生的相关因素。1.7窒息年龄大,各种器官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脑梗塞后患者,拒食需半强迫喂食或鼻饲的患者,均易出现进食缓慢,吞咽困难或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而造成窒息。Page61.8沟通不良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及常以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之一。常表现多疑敏感,狭隘自私,注意力不集中,行事孤僻、固执或草率马虎,交流沟通困难。1.9易感其他疾病老年人免疫防御机能下降,易并发同原有疾病无关的疾病。如发热、肺部感染、腹泻等。Page72护理措施2.1护理人员培训老年精神病人的性格特点多数是罗嗦固执、心境抑郁,生理上各器官功能全面下降,眼蒙、耳聋、步态不稳,既有精神症状,又有多种并发症。为适应这一护理,我们应提倡“主动服务”,增加主动护理意识。增加主动护理意识。平时多与患者交流,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并及时解决。巡视时,重点观察,除了观察他们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饮食、睡眠之外,还应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行为、思维等,从中了解病人的内心活动和躯体情况!Page82.2安全护理2.2.1在住院的老年精神病人中,他们大多数对疾病无认识,无主动求医意识,被动入院后感觉陌生、孤独,不安心住院。针对这些病人护理上应采取主动关心,加强巡视,仔细观察。让病人穿轻便舒适合脚的软底鞋,保证病区地面干燥、平坦、无水迹。应用低矮的床铺(科室暂未有)或者靠墙床位,便于老年人的起居,体弱病人入厕时、洗澡时应在工作人员视线中,必要时给予专人陪同,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如裤带、打火机、鞋带、头绳、保护带等)并与兴奋病人隔离管理。Page92.2.2跌倒的防范老年精神病人因年龄、神智等生理因素及精神症状、药物等原因,易发生跌倒等常见的护理问题。在护理上首先应采取预防措施:(1)病情观察对意识模糊、定向障碍,冲动的患者须在护理人员视线内,或家属陪护,必要时予以约束。(2)对有跌倒既往史者,鼓励患者恢复其运动功能,减少对他人的依赖。(3)环境干预夜间病房开夜眠灯;走廊、洗手间最好安装扶手;洗手间及床头贴防跌倒警示标语和警示图;选用靠墙床位或矮床;浴室放防滑垫;危险地带设立警示标志;严重者睡护栏床。Page10(4)用药护理选用药物时,应遵循老年人特性,首选副作用小、作用时间短的药物,剂量要动态变化,还要尽可能限制使用多种药物。服药后仔细观察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5)发药以及开饭时,患者坐位,护理人员发药、端饭至患者桌前,避免走动、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