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所见》教学设计一、课文概述《所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13 课,是一首古诗,属于精读课文。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它简短的文字中蕴含着无穷的意境,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回味无穷。它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夏天的情趣,与本单元 “愉快的夏天 ”主题相吻合。二、教学理念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髓,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能够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好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足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立足诗词,放眼于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淡化诗意,品析诵读,尊重个性化理解;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三、学生认知基础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诵,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减少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个手段协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古诗词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词进行体现,也能增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四、教学目的分析1、知识与能力:(1)会认 10 个二类字,能对的认读书写 6 个生字。(2)对的、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2、过程与办法: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通古诗。激励学生用动作,联系生活实际等办法理解生字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引导学生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妙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4、学习重、难点:学会生字,有感情的吟诵古诗。五、教学办法1、课前准备,收集某些赞美夏天的小诗。2、强调课前预习,理解古诗 ,认读生字 。2、谈话法、合作交流法。3、感悟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营造学诗氛围。4、诵读法:多形式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4、想象法:让学生启动想象的闸门,进入古诗意境。5、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懂得夏天是美妙的,会发生诸多有趣的事,从而热爱夏天,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六、教学资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