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文件名称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生效日期 第 1 页 共 8 页 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部门 姓名 签名 日期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标记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文件名称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生效日期 第 2 页 共 8 页 修订履历: 更改标识 更改后实施日期 更改文件号 更改内容 更改人 更改日期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文件名称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生效日期 第 3 页 共 8 页 1.目的 通过对显著性的和/或潜在性的产品质量/交付/服务等不合格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因素的存在,使类似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防止已经出现的不合格或缺陷再次发生。 2.范围 凡与本企业质量体系和与产品质量/交付/服务等形成的有关环节之显著性的和/或潜在性的不合格均适用之。 3.定义 3.1 纠正措施:为消除现有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情况产生的原因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3.2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3.3 显著性不合格:指现在已经发生的、可知道的产品质量/交付/服务等不合格的情况。 3.4 潜伏性不合格:指现在尚未发生,但有趋势或迹象可预期将发生的产品质量/交付/服务等不合格。 4.职责 4.1管理者代表和/或总经理负责重大的已拟定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审查、核准。 4.2质量部和相关部门负责显著性和/或潜在性不合格事项的原因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拟定及执行、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改善效果追踪与确认。 4.3相关责任单位部长和/或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显著性和/或潜在性不合格事项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的结果评审。 5.工作内容 5.1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流程图(见附件一)。 5.2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和执行的步骤和内容: 5.2.1 纠正措施提出时机: 5.2.1.1各种内部沟通会议中决定的改进问题; 5.2.1.2 本公司内连续发生的问题; 5.2.1.3 连续出现产品不合格或不合格问题比较严重 5.2.1.4 顾客抱怨时; 5.2.1.5 内审、管理评审会议中决定改进的问题; 5.2.1.6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时。 5.2.1.7供应商连续出现质量问题。 5.2.1.8质量部经理认为有必要时。 5.2.2预防措施提出的时机 文件编号 版 本 号 文件名称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生效日期 第 4 页 共 8 页 5.2.2.1添购新设备、设备改造时。 5.2.2.2 PFMEA 分析结果...